強詞有理:自主研發 去美國化

隨着最後一顆北斗衞星日前成功發射並組網,中國的全球衞星導航系統終於完成全面部署,意味着中國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軍事和民用衞星導航系統,擺脫了受制於他國尤其是美國的難堪局面。過去曾經有人質疑,中國放棄美國的GPS,轉而花費巨資開發自己的導航系統,沒有商業價值,得不償失云云。這種觀點顯然是鼠目寸光,中國想成為真正強國,不僅需要擁有自己的衞星導航系統,而且需要擁有更多獨立自主的科技產業,不管花多少代價也在所不惜。

眾所周知,中國曾經吃過GPS的大虧,包括一九九三年「銀河號事件」,以及九六年台海導彈危機,都是美國在GPS上面搞鬼。吸取了慘痛教訓後,中國才下定決心加快部署屬於自己的衞星導航系統,經過二十多年努力,北斗終大功告成,其功能甚至勝過GPS。預計至今年年底,中國衞星導航產業規模將超過四千億元人民幣,可見發展北斗系統絕非得不償失。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一切以美國為師,久而久之形成一種依賴心理,尤其是科技產業方面,總認為「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寧願長期向洋人進貢,也不願自主研發,以致仰人鼻息,受人控制。前年中興通訊一遇美國封鎖即陷入「休克」狀態,就是因為晶片及其他核心元器件的供應鏈命門掌握在別人手裏。過去中國一無所有,且備受西方圍堵,尚且成功研發出「兩彈一星」,難道如今連小小晶片也搞不定?

事在人為,中國不是沒有能力研發晶片,只是願不願投入而已。實際上,中國是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各種產品早已佔領全球市場,本身也擁有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市場,如果肯花力氣自主研發,完全沒有必要依賴美國。北斗衞星導航系統的成功,再次印證毛澤東的論斷:「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