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中美經濟拉近了距離

中美兩國貿易戰加疫情重創世界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最新預計,二○二○年全球經濟將下降百分之四點九,美國跌百分之八,歐元區跌百分之十點二,日本跌百分之五點八,印度跌百分之四點五,中國是唯一能保持增長的大經濟體,預計可上升百分之一。

未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前,中國曾希望經濟增長能達百分之五以上,出現疫情後,有國家領導人曾說仍然希望能達標。其時,本欄已指出要求達標大可不必,下半年全球的局勢波譎雲詭,如果經濟增長目標定得太高,既不切實際,也難為了全國企業。經濟實力是一種對比關係,增長得慢未必是大問題,只要競爭對手更慢,你在一定程度上便算贏了。

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是美國,今次疫症未出現前,預計本年度的經濟增長率,中國是百分之五至六,美國是二至三,兩者相差百分之三。如今據IMF預測,前者上升百分之一,後者下跌百分之八,距離一下子就拉開了九個百分點。到了二○二一年,IMF估計中國經濟會增長百分之八點二,美國則增長百分之四點五,前者仍然完勝後者。

新冠肺炎疫情是危,但亦是機,讓中國可以拉近了跟競爭對手的距離。原因無他,正是「中國模式」的管治效率較西方優勝。疫情最初在中國大規模爆發,領導層能冷靜面對,全盤擘劃,控制疫情的手段勢挾風雷、上行下效,所以國家秩序很快便能恢復。反觀美國及歐洲地區,管治者做事溫溫吞吞,錯失了最佳的防疫時機,再加上在號稱講人權、講平等的國度,就算決策者再英明,人民也有權不理會,繼續我行我素。且看美國,疫情下本已風聲鶴唳,但人們還「自由地」聚眾示威、暴動,人群結集愈多,就愈容易傳播病毒,社會想要復原,自然遠比中國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