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館結業恐增至540間

疫情稍為放緩,社會抗爭又重來,有業界指現已有約三百間賓館「捱不住」結業,估計在雙重夾擊下,結業賓館料多達五百四十多間,數量增至三成。有賓館商會預期未來旅遊模式將改變,客似雲來的好景難復見,面對困境,希望政府在第二輪紓困措施中「補漏」,向賓館業提供資助,以免出現結業潮外,並鼓勵業界積極求變增值,為重新出發作好準備。

在疫情下於上月才註冊成立的香港旅遊業賓館聯合總會,約有四、五百名會員,當中包括賓館持牌人和員工。創會會長兼召集人李嘉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自去年社會事件及疫情後,訪港旅客人數大減,賓館入住率一落千丈,過去一年賓館經營有血有淚。目前疫情稍為放緩,又擔心社會運動重來,業界眼前面對租金的壓力,業主又多不肯減租,部分賓館東主索性「走佬」,甚至與業主捲入租務糾紛。現已有約三百間賓館捱不住結業,料結業的賓館將會增加至三成,約五百四十多間。

業界未受惠次輪紓困措施

李指,政府在首輪紓困措施中,因應賓館房間數目給予業界五萬及八萬元資助,但有關資助僅可彌償業界在去年社會運動造成的客量損失,政府的第二輪紓困措施只資助酒店業,在疫後受損的賓館實無受惠,他期望政府能在補漏中再向賓館提供資助。

李明白不少賓館東主在疫情中受苦,但他認為每次有風浪亦為賓館業界進行一次「體檢」,反映了高地價、高租金及太老舊的運作模式都削弱了賓館的競爭力。另外,過去內地自由行為業界帶來得來容易的利潤,但當遊客突然減少時,「個餅縮細了」就即時出現問題,懶散模式經營及不思進取者都會被淘汰。

經營模式老舊難免被淘汰

面對未來旅遊模式的改變,業界亦需從傳統的經營模式中作出改革,例如引入科技管理,政府正推出科技券資助,業界可提出申請,提升服務水平,讓遊客在住宿上有新體驗。

該會亦計劃與優質旅遊服務協會商議,如賓館符合某些標準,可發給優質標籤,以便旅客在網上預訂房間時可以識別。此外,該會亦構思集合會員賓館一齊購買第三者保險,料可將保費減低,助業界減輕經營成本,以及考慮與維修管理公司合作提供維修服務等。記者陳素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