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斥籌款被政治化 累機構不敢發聲

【本報訊】政見分顏色,非政府機構疑怕被歸邊全封口。本報去年底曾就報道嘗試邀請多間社福機構接受訪問,以了解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示威對籌款活動的影響,但尚未詳細談及便紛紛遭拒絕。有機構代表明言,由於報道與反修例示威有關,形容因敏感而不接受訪問。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慈善及籌款活動被政治化,機構若就任何一個立場表態均會被針對,「幫又唔係,反對又唔係」,變相令機構不敢就政治議題發聲,如同被滅聲。

就修例風波表態受狙擊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成員梁志祥認為,受反修例風波影響,連籌款活動亦被政治化,網上有人鼓吹不要支持建制派或親中機構的籌款活動;機構若發表有關暴力示威的言論,「會畀人杯葛、裝修」,但若站在示威者的立場,又會遭政見不一的人士反對,「所以大家(機構)都唔敢出聲,好似畀人滅聲」,令機構面對一定壓力。他提到,曾與博愛醫院代表交流,該院在去年踏入一百周年,原定有多項慶祝活動,但因擔心受示威影響,所以取消各項大型活動;另有機構亦受示威連累,部分籌款晚宴未能如常舉行,甚至「搞咗都冇人嚟」。

社會福利界議員邵家臻表示,社會撕裂,政治取態分明,社福機構的管理層會有其取態,但社工等前線員工在提供服務時會秉持其社會工作價值,他認為若大眾以一間機構的背景而拒絕捐款或界定機構員工的立場,如同「一竹竿打一船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