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驗糞便冀揪出隱形個案

【本報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分析本港十四名確診新冠肺炎患者的逾三百個樣本,發現所有患者的糞便樣本均帶有新型冠狀病毒;有三人即使呼吸道樣本不再發現病毒,糞便樣本卻仍有病毒存在。中大醫學院與衞生署合作,首階段為一百名將入住檢疫中心的密切接觸者進行糞便及深喉唾液樣本化驗,冀找出無病徵但帶病毒的「隱形個案」,及早防堵病毒散播。

中大該項研究有十四名確診病人共七男七女參加,兩人曾入深切治療部,其餘屬於嚴重及輕微,平均在確診後七日取樣,包括痰、鼻咽液、深喉唾液、血液,尿液及糞便樣本。團隊發現,各項樣本中,痰樣本發現的病毒量最高,比深喉唾液樣本的病毒量高三百倍。十四名病人中,雖有三人的痰樣本和深喉唾液已沒有病毒後,但於一至二日內在其糞便樣本中仍被找到病毒。

污染構成健康風險 籲沖廁掩廁板

負責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表示,呼吸道傳播的風險最高,但病毒於消化道存在的情況亦不容忽視。本身有咳嗽症狀的懷疑個案,最理想是自行採集痰樣本作檢測,但因自行收集樣本的方式不正確,深喉唾液的假陰性機會高達四成二,對於一些沒有咳嗽症狀的個案,冀可作為另一種能夠於社區採用的早期偵測工具。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指,帶病毒的糞便可污染環境,構成潛在的健康風險,呼籲公眾注意個人衞生,尤其是照顧病人及處理食物,更需要注意手部衞生。他又提醒市民應定期注水到家中的U型去水渠,確保去水渠沒有乾涸,並於沖廁時掩蓋廁板。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