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紓困僅是開始 公平方是王道

政府日前公布十項惠民紓困措施,多項是工聯會爭取已久的民生倡議,例如統一假期十七天、為輪候公屋三年以上住戶發放租金津貼、研究劏房租務規管、失業現金津貼等,都是勞工基層期盼已久的政策,可見政府終於對過去向商界過度傾斜有所反思。但這些措施很多只有雛形,還需深化加快落實。不過,即使措施落實,也只是扭轉現時的社會分配不公的開始。

香港產業結構失衡

政府今次公布十項惠民措施,總算走對了方向,但走向公平公義的王道仍有很漫長的路。筆者認為,除了勞福政策,其中之一的關鍵是需進一步作出產業多元化的改革,才能徹底扭轉現時香港產業失衡的問題。香港面對的深層次問題,是產業結構失衡,發展過度集中金融和地產行業。其中地產霸權獨大,其他行業的盈利均被地產商蠶食,中小企難以負擔租金,工人工資備受壓榨,裙帶資本主義已牢固形成,財富高度集中,有產者富而愈富,社會難以發展向上流動的動力。

世界各地當今都向高增值的方向進發,例如深圳,就是以創新科技作為產業重點,去年深圳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近百分之七,遠超香港。香港再不急起直追,只怕連尾班車也搭不上,欠缺發展高新科技的土壤,吸引不到人才,就算年輕人有才能也無用武之地。因此,特區政府必須給予充裕空間讓中小微企發展,才能創造多元優質工作崗位,為新經濟創出一條新路,此乃打破地產霸權壟斷的重要一步。要扭轉產業結構,其中一個契機就是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在產業結構失衡下,打工仔女欠缺議價能力,連爭取基本的勞工保障也非常困難。例如香港一直沿用港英年代歧視性的假期政策,法定假期(勞工假)只有十二日,不及公眾假期的十七日,同是打工仔女,但約三分一人只享有勞工假。工聯會多年來不斷提出,惟政府寸步不讓,這次難得開綠燈,推動統一假期十七日,令打工仔女可以多陪家人多休息,體現社會公平,期望資方為了促進社會和諧,不要斤斤計較,勞資盡快達成共識,讓統一假期可早日落實。而員工多了假期,相信亦會刺激消費,有利於推動內需,促進經濟,實為雙贏政策。

筆者日前參與電視訪問節目,同場亦有反對派的工會代表,她似乎對政府的惠民措施並不太領情,當節目主要討論民生勞工權益,她仍是三句不離政治口號。香港經過逾七個月的社會動盪,倒閉潮、失業潮漸現,不少旺區店舖開始出現人去樓空。筆者歡迎更多人為勞工權益和團結出力,可惜有些反對派工會,眼中仍只有狹隘政治思想,粉飾暴力。反對派以經濟攬炒、逼全民罷工作為爭取的手段,結果可以預見,大量資金撤離香港,商戶因而倒閉,更多人失去工作,而經濟衰退令政府難以維持收入,福利政策更難持續。另一方面,世界的競爭並不會等待香港,當資金長期留在內地和亞洲其他較穩定的城市,香港還餘下甚麼?

新年將至,期望社會放下政治爭拗,理性處理各項民生問題,讓港人安居樂業,重拾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