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少運動 嗜肉類未生育 亞洲年輕女性易患ER乳癌

乳癌是香港女性第一大癌症殺手,一項最新發表的國際研究指,亞洲乳癌患者較歐美的患者更年輕,且較大機會患上雌激素受體陽性(ER)的乳癌。此種癌症多由卵巢雌激素引起,一般會以賀爾蒙療法及注射停經針治療。然而有國際研究發現,對於ER乳癌患者,在傳統治療方法上配合一類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可延長存活期並降低死亡風險達三成。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楊明明表示,香港每十五個女性就有一個患乳癌,五十五歲前發病患者佔四成三,發病年齡中位數較美國人年輕五歲。楊認為香港乳癌患者較年輕的原因與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較常進食肉類及奶類製品,以及未曾生育有關。而本港超過七成乳癌個案屬賀爾蒙受體陽性(HR+),當中雌激素受體(ER)屬其中一個分類。

今年一個全球首個針對亞洲乳癌的國際研究探討亞洲與歐美的乳癌個案分別,發現美國個案是年紀愈大,患ER乳癌機率愈高。相反,亞洲三十九歲以下患者近八成屬ER乳癌。此類乳癌是由於乳癌細胞的雌激素受體接觸到雌激素時,腫瘤細胞就會增生,對於未停經的女性來說,雌激素主要來自卵巢,因此一般會以抑制卵巢雌激素作為治療方法之一。

合併治療可推遲化療時間

現時治療此類乳癌主要以賀爾蒙療法或注射停經針為主,最近有國際研究發現,在傳統治療方法上再配合一類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對晚期而未停經的ER乳癌患者效果更佳,約七成患者在四十二個月仍然存活,相比起單使用賀爾蒙療法只有四成三可於四十二個月生存。研究又發現,合併治療可推遲患者進行化療的時間,接近三分二患者在四十二個月毋須化療,但使用傳統療法的已有過半數要化療。

楊指出,大部分患ER乳癌患者屬年輕女性,她們一般仍處於事業搏殺期,或仍要照顧年幼子女,但四成的ER乳癌個案發現時已屬晚期,一般確診三年後或已要由賀爾蒙治療改為化療。而配合新型標靶藥物對晚期患者來說可延長存活期及推遲化療,改善生活質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