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康運動紓緩慢阻肺病

本港有不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今日(20日)是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本地一項研究顯示,六成入院病人至少有一種合併症。二○一五年全球估計有三百一十七萬人死於慢阻肺病,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亦是本港第七大死亡原因,有一成六該症入院患者死亡,而二○一四年,本港公立醫院接收了約五萬名此症求診者。根據世衞估計,未來十五年因慢阻肺病而死亡的個案會持續增加。醫學界人士指出,胸肺復康及運動鍛煉,有助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患合併症及死亡的風險,減輕病人入院次數,降低醫療負擔。

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病」,屬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者的氣管會變得狹窄,導致呼吸困難,嚴重時更會致命。當中九成致病成因由吸煙引起,並增加患合併症機會,例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關節炎及癌症等。

日做30分鐘 每周5次

香港胸肺學會會長林志良表示,體能活動不足的病人,長遠會增加患上合併症風險如肌肉無力、骨質疏鬆及心血管疾病等,令死亡風險增加。胸肺復康運動雖然很重要,但卻常被忽視,如呼吸運動訓練、呼吸訓練、姿位引流及肺部擴張治療等,都可鍛煉心肺功能,減輕呼吸肌的負擔,改善病人咳嗽多痰及呼吸困難症狀。他強調,運動雖無法扭轉病況及肺功能下坡的趨勢,但可大大減緩下坡的速度,盡量保持病人的生活品質。他建議患者可根據病況及醫生等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挑選適合的帶氧運動,如步行和騎固定式單車等,每天運動三十分鐘,每周三至五次,視乎情況再作調整。

美國胸肺學院(港澳分會)會長李文寶指出,不少病人誤以為自己有氣喘做運動會有風險,令自己更氣喘,連帶日常步行等簡單活動都不做,令體適能水平和肌力下降,因而陷入惡性循環,病徵持續加劇,運動量又減。

恒常操練 「更上兩層樓」

鄺先生是該症患者,他曾是煙民,持續咳嗽及有痰十多年,間中氣喘,其後確診慢阻肺病,肺功能只剩下兩成,需要用呼吸機及手提氧氣。他其後決定每日做最少三十分鐘恒常運動如八段錦和太極八式等,現時已可以行兩層樓梯,鄺指,運動後自己更精神,並經常去旅行。八十四歲的李先生確診慢阻肺病二十多年,現時他一周做六日運動,每天到公園步行半小時,並隔日健身,舉啞鈴等阻力運動,身體狀況由一開始行八至十分鐘會氣喘至現時行二十分鐘也不用休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