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逾十年的市建局上海街/亞皆老街活化項目終近完成,最快年底試業。毗鄰旺角朗豪坊的上海街近月出現一排高低不一、夾雜戰前騎樓式唐樓及新式樓宇的街景。市建局五年前展開活化工程,將上海街十幢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戰前騎樓式唐樓活化,但只有兩幢得以完整保留,其餘八幢只保留騎樓立面,另有四幢建於六○年代的戰後唐樓則被重建成現代建築。有保育團體認為新式建築的玻璃外牆與舊式騎樓格格不入,形容「留前不留後」是「大三巴式」保育,擔心市建局正進行的大型油旺重建研究會以建築物年份劃線,變相令戰後唐樓全部無得留低。
市建局○八年九月啟動收購上海街六百至六百廿六號共十四幢戰前及戰後唐樓,及後委聘保育顧問對項目活化計劃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城規會於一四年十二月批准活化計劃申請,工程花上約五年時間終近完成,市建局指項目大樓工程已完成並取得屋宇署發出的入伙許可證,大致完成招租,合共十六間商戶現正進行室內裝修工程,視乎工程進度,預計於今年年底或明年初試業,並對外開放。
記者現場所見樓宇外牆及室內結構工程已完成,有工人進行室內裝修,天台的綠化空間亦已完成。按城規會規劃大綱,該地段將用作商業及文化用途,如食肆及零售。市建局指不會引進高檔商店,項目內更會提供一個約五百平方呎的會議室作社區用途。據了解將進駐的商戶包括售賣特色懷舊家品雜貨店、古着店,陶瓷店等。
活化後的上海街出現新舊建築交替的街景,十幢保留上海街「騎樓」立面的戰前唐樓,包括十三支麻石柱,部分磚牆及不同建築特徵元素,如木窗、木拱門,並將地磚重置於三樓戶外綠化空間之圍牆,以呈現昔日的建築特色。至於獲得完整保留的上海街六百廿四號至六百廿六號的兩幢唐樓,則保留所有外牆及室內布局,並重塑樓板及窄長的樓梯,建造新結構柱以承重樓宇的新活化用途。市建局亦打通十四幢新舊樓宇的室內牆,以便活化作不同用途。
「全民保育」行動發言人袁智仁指因工作關係,近乎每日均會經過上海街保育項目,他指出市建局當年收購項目時並無將街口的舊樓一併收購,令項目活化後未能展現完整街景,其中八幢戰前唐樓更只保留立面,認為屬大三巴式保育,新舊樓宇間接交替亦顯得格格不入,「你話要保留街景,又做啲唔做啲,感覺唔完整同埋虎頭蛇尾」。
他又指上海街昔日有「建材街」之稱,但活化後未能展現歷史痕迹,猶如灣仔有「囍帖街」之稱的利東街重建後亦面目全非。市建局回覆指在制訂保育活化方案時,需就保育建築特色、活化再用、保障樓宇結構安全,及滿足現行建築物條例要求等多方面作出平衡,才能讓保育項目在活化後為市民提供新用途。
記者馮淑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