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應多聆聽年輕人聲音

有畢業多年的舊生來電,跟我談論反修例風波,師生意見不同,可沒一句爭論,彼此談興甚濃。最後一段話是小伙子說:「老師,原來我們已經談了五個多小時」我一看時鐘,竟然已是凌晨三時,我倆大笑一聲,道了句「晚安」,然後都睡去了。

數周前,筆者任教的專上院校有約百名學生找我對話,要我詳細交代政治立場,我婉言拒絕。實際上,我十分樂意與年輕人交流,但溝通應該有適當場合與基本禮儀。當日年輕人突然闖進課室,口出髒言,不停用雷射筆照我臉面,甚至出手推撞,這不是一所文明大專院校內該有的場面。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如果在那種環境下我仍堅持跟大家對話,片段又流傳出外,要蒙羞的人不會是我吧,反而可能是香港的大專學生們。外面的人會感嘆,為甚麼上世紀的文化大革命,今天還會在香港上演。

若是文明的對談,我時時樂意,尤其是年輕人,就算是一個一個地找我,我也會覺得時間用得甚有價值,五、六個小時一晃眼就過去。跟上述的舊生交談,就讓我對年輕人的心態、社會的面貌,有了更深一層認識。

小伙子後來在英國有名的大學獲一級榮譽畢業,回港後在公立醫院當藥劑師,生活尚算安好,置業沒困難。他坦言告訴我,在抗爭運動中,自己是會上前線挺催淚煙的一群,只差沒打警察和擲汽油彈而已。這孩子還說,在醫護界內,八、九成人都是「黃絲」,今次運動跟他擔當同樣抗爭角色的同事不少,有時院內醫生知道他們的行動,雖不一定參與,也會暗地裏替他們打氣。

特區政府老是以為偌大民怨是來自大眾生活艱難與置業無望,其實不一定,抗爭激烈者,不少是過着安穩日子的一群。這群人真正的心聲是甚麼,我很願意聆聽,管治班子就更應多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