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研新藥治療玻璃骨

【本報訊】俗稱「玻璃骨」的成骨不全症是一種罕見遺傳性骨疾病,全球平均每十萬人就有六至七人發病,本港估計有七百至八百名患者。此症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浸會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成功研發出一種「抗骨硬化蛋白核酸適配子」,動物實驗證實有效促進骨形成,早前獲得美國食物藥物管理局認定為新的「孤兒藥」。

浸大研究團隊表示,要治療成骨不全症,就要抑制骨硬化素,即負責調節骨形成的蛋白,從而改善成骨不全的症狀。目前雖可採用單株抗體的生物療法抑制病人的骨硬化素,但有關療法會導致病人出現重大心血管疾病風險。

動物測試證促進骨形成

浸大早前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篩選並優化出一種全新的適配子(即單鏈脫氧核糖核酸),這種分子在小鼠實驗中證實,可明顯促進成骨不全小鼠的骨形成,且不會削弱骨硬化素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不會增加病人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團隊指出,有關的適配子已於八月獲美國食物藥物管理局認證,團隊目前預計最快可於三年後進行臨床測試,為成骨不全症患者提供多一個治療選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