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蟲新法寶增海魚存活率

魚獲代表漁民的生計及收入,有漁民反映,以往只能目測魚類是否健康,亦沒法分辨寄生蟲的類別而誤用殺蟲方法,令海魚存活率只有兩至三成。為加快檢驗海魚體內是否有寄生蟲,漁農自然護理署自一○年起,為部分漁民免費提供手提顯微鏡,今年五月起額外提供無線顯微鏡攝錄機,讓漁民可在智能手機上檢視海魚的健康情況,更可即時傳送檢驗結果予專家及同業諮詢意見,海魚存活率因而大大上升至五成。

漁民羅廣財捕魚三十多年,習慣憑經驗及肉眼辨別有問題海魚,如留意牠們會否離群、進食時的速度、顏色有否轉變等,但沒法得知魚內是否有寄生蟲及其種類,過去曾誤用殺蟲方法而令海魚死亡,形容如「頭痛但去醫腳」,損失慘重。

方便通報漁護署及同業

財哥其後獲漁護署提供顯微鏡,透過收集海魚皮膚上的黏液或鰓組織,寄生蟲在顯微鏡下一覽無遺。配合無線顯微鏡攝錄機,可用手機拍攝檢驗情況,再即時以通訊系統通報漁護署及其他漁民。財哥笑稱,以往欠缺無線顯微鏡攝錄機,漁民需要「成個顯微鏡拎畀人睇」,即使發現寄生蟲,亦要待該署派人親自到魚排作檢測,現時便可縮短檢驗時間,方便漁民。

冀26個指定養殖區配備

漁護署漁業主任(海產養殖發展)莫碧霞指,該署至今提供十六部顯微鏡供漁民使用,當中三部設無線顯微鏡攝錄機,成本約一萬元,未來冀全港廿六個指定魚類養殖區均設有攝錄機。她指,寄生蟲會因水溫高而急速增長,漁民可透過顯微鏡了解魚苗的健康狀況,並針對寄生蟲種類作治療,預防疾病爆發,目標是做到早確認、早治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