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鴻爪:愧對洛桑學院的偏愛

這些年香港在諸多國際排名上跌跌不休,但仍有一些國際機構偏愛香港,譬如美國傳統基金會,連續二十多年將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桂冠頒給香港。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對香港也長情,根據其最新公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蟬聯全球第二,僅次於新加坡,而去年排第一的美國正好與新加坡對調了位置,落到第三。

香港守住全球老二,港府難免沾沾自喜,說不定又有人走出來說,這證明香港的成就「並非膚淺」。但問題是,這個「老二」的含金量有多少?是否名副其實?別的不說,單說報告將港府的行政效率排為「世界第一」,就已經讓不少本地香港人驚掉大牙,同時又深感慚愧,覺得很對不起洛桑學院的這份厚愛。

正如諺語所云,鞋子是否舒服,只有自己的腳才知道。港府效率如何,香港人最有發言權。港府施政從來是一個「拖」字訣,多年前已被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批評「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就算最終付諸行動,也是慢工出劣活,十大基建無一不延誤,沙中線淪為豆腐渣代名詞,說好的去年底通車已變成遙遙無期,都是典型;小小的大美督龍尾人工沙灘計劃也拖了差不多十年,至今仍未完工,是另一個例子。更別提港府派四千元計劃,過程中錯漏百出,至今仍有手尾要跟,派錢派成災難,派到怨聲載道,放眼全球,香港可謂絕無僅有。

在香港人眼中碌碌無為的港府,到了洋人的眼中卻成為優異生,這當然有原因。一方面,西方國家因民主體制問題,凡事拖拉成自然,香港相對而言不算最差;另一方面,西方與東方的審美觀不同,譬如中國人認為櫻桃小嘴、鵝蛋形臉是美女,西方的美女標準則傾向嘴巴大、顴骨高;又比如黃台仰在香港是通緝犯,西方卻視之為對抗專制的大英雄。大家處在不同的價值評估體系上,雞同鴨講,因此對有關報告一笑置之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