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金融競爭

香港一直誇耀本地的國際中心,但是香港的金融靠的是中國因素,內地的企業、內地的來港上市公司、內地來港買的保險以及房產。

回歸二十多年,香港發展至今天的國際大都會、發達國家前列的生活水平。若一下抽掉了內地的資金、中國因素,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經濟的發展,還會剩下多少呢?

相對於倫敦、紐約,乃至新加坡、法蘭克福等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國際化水平低落,金融業務也過於狹窄淺薄。在回歸後,香港只是由國家的政策、資金支撐才有今天的光景。

可是,香港未改對內地的過度依賴,還是不願自我努力,開拓國際業務、增強國際競爭力。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在過去二、三十年,變成中國內地合法與非法資金逃出海外的主要渠道。

近年中央政府反貪腐和嚴肅法紀,包括外匯應有的管制、禁止逃稅和洗錢,還未切實執行,香港已開始受挫。今後嚴格執行的話,香港能否維持現時的繁榮與金融業的興盛呢?

中美矛盾,美國必然針對中國內地在香港的資金出海口,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可以怎樣應對、防範呢?香港的金融管理體系,一直以來在制度上、監管上依賴美國。當美國要在金融方面攻擊中國,香港這樣依賴美國的金融管治,正好給美國有機可乘。

從金融業務規模來看,香港對比全國的比重正日益下降。深圳、上海擴展迅速,即使缺少香港具有的國際因素,交易規模已直逼以至超越香港,金融服務的多樣化和發展前景也勝於香港。

假若中央政府不再集中扶持香港,上海、深圳加快國際化的發展,前海的離岸金融中心,都會削弱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特別是為了國家的金融安全,中央政府要分散國際金融業務,香港會怎樣呢?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三條:一是廣州發展大宗商品區域交易中心,提升國際化水平。二是深圳發展以深交所為核心的資本市場。三是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開發新型跨境汽車保險和跨境醫療保險產品。

澳門一條便是針對香港。或許澳門政府缺乏有關的人才與制度、經營力。若澳門開放,讓國際人才、組織、資金參與的話,有機可乘,未必不能發展。

依傍着一帶一路國家、中國資金和政策,或可加上日本資金,香港未必可安枕無憂,繼續守株待兔。香港需要努力,便要突破舊思維、英美體制和既得利益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