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應使則使是花言巧語

「應使則使」四個字成為廢官廢噏嘅「靈符」,總之一祭出呢四個字,民生問題、民怨沸騰彷彿都可化解。呢,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本月二十七日發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在其網誌率先高舉「應使則使」義旗,話畀大家知下年度財政盈餘難復千億水平,之不過政府不會因短期的經濟和財政變化而過度縮減開支,反而會「應使則使」。至於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則在網誌稱,期望當局的基金「應使則使」,結餘多少並不重要,只要用得其所,用完後可再申請額外撥款。

政府高官一涉及公共開支,「應使則使」就成為蒙混過關的靈符!一個擁有金山銀山、肥到着唔到襪嘅政府,至叻「虐老」,斤斤計較,卻說「一切與錢無關」,好心咪咁違心偽善啦!守財奴政府永遠不會真正關心基層需要,當經濟好時,政府收入明明係豬籠入水,依然死攬住豐厚盈餘話要「未雨綢繆」;收入稍不如意,又立刻落定閘,希望市民「共度時艱」,冇糖派咪當唔食得甜,仲可預防糖尿病添!

陳茂波的「應使則使」並不是用來紓解民困民生,而係「資源相對有限,但一些『長期發展方向』或『投資未來』的部分,需要持續執行,不能因一時經濟波動而間斷」。老朽未知所指是否「明日大嶼」或沙中線豆腐渣補鑊撥款?正當基層生活仍然艱難,政府若然只諗縮數,不多想方設法惠澤老弱貧戶,尤其在職貧窮家庭,一味廢噏「投資未來」,所謂「應使則使」就是卸責的遁詞!

語言的作用,無非表達、傳意和溝通。古人說「修辭立其誠」,西方的修辭學則被認為是「實踐理性」。有論者指,修辭被賦予如此重要功能,卻也以說謊、欺騙、逃避責任等為目的,此時修辭已非修辭,而變成了花言巧語。香港一眾廢柴高官口中的「應使則使」,全是逃避責任的花言巧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