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館一拖廿年 康文署胡混度日

車公靈籤之靈驗,早已被事實所證明,而車公批給豬年香港的「話梅止渴」靈籤又是一針見血,不得不令人欽服。見微知著,港府口口聲聲重視康體發展,高官更藉運動員斬金奪銀而爭相往臉上貼金,然而在發展康體設施方面卻光說不做,言而無信,不少計劃從市政局年代拖到現在仍然是紙上談兵,這不是「話梅止渴」又是甚麼!

市政局是港英時代三級議會的其中一級,九九年被董建華政府「殺局」,有關功能由食環署及康文署取代。市政局消失,當年劃定的康體藍圖也被打入冷宮,譬如大埔第六區有一幅六千七百平方米的土地,原計劃興建體育館,但一直未動工,早年更被批出短期租約,作為「臨時」停車場,不料「臨時」了足足二十年,簡直匪夷所思。

直至前年,有關康樂項目才被港府納入「五年計劃」,五年內完成可行性研究。注意,目前只是「可行性研究」而已,是否可行尚有變數,退一步說,就算有一天開始動工,何年何月建成使用還是天曉得。港府食言而肥,欺騙公眾,不可避免地激起民怨,正如大埔新峰花園的一名居民指出,當年買樓時,售樓書上標明鄰近地皮會興建體育館,因此特意挑選面對體育館的單位,而那時女兒尚未出世,如今女兒已十八歲,體育館仍未見影。

大埔體育館「難產」並非個案,類似的政府閒置土地隨處可見,不少淪為老鼠蚊蟲的樂園。將軍澳南海濱長廊的一幅地皮,面積逾萬平方米,本規劃為水上活動中心,至今仍然是亂石滿布的爛地。屯門天后路以南的兩幅空地,本擬興建草地足球場、籃球場、滑板場及太極廣場,去年當局將大部分土地改劃房屋,保留小部分建康樂設施,滑板場及太極廣場等計劃被「走數」。

香港人口持續增長,民眾的健康意識、對生活質素的要求不斷提升,但相關康體設施建設嚴重滯後,衍生了不少矛盾。以運動場為例,政府明文規定每二十至二十五萬人,應該擁有一個具四百米全天候跑道的運動場,但人口超過六十六萬的觀塘區,目前只有一個運動場,而人口更密集的油尖旺及港島中西區更不設運動場。再如,每五萬至六萬五千人應享有一個體育館,惟人口接近五十萬的屯門只有五個相關設施,根本不成比例。公共康體設施嚴重供不應求,近年一再出現霸場炒飛亂象,說到底,康文署就是始作俑者。

體育館「畫餅充飢」二十年,這是甚麼概念?當年,互聯網還是新生事物,中國人還沒有登月;如今,網絡通訊已進化至第五代,第六代已在研發,而嫦娥飛船多次上太空,更已抵達月球背面。人們實在難以理解,難道建體育館居然比登月還難,比互聯網更新換代更複雜嗎?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港府官僚有如老僧入定,躲在冷氣房中渾然不知時代變化,康體設施一拖再拖,正是高官胡混度日,香港蹉跎歲月、競爭力每況愈下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