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又傾又砌至上

收緊申領長者綜援年齡資格風波,歷時近半個月,隨着特首林鄭月娥政府「跪低」,提出三項補鑊新措施,包括向受影響的六十至六十四歲長者補回一千零六十元差額,趕及與收緊長者綜援門檻生效之日,即下月一日同步生效,事件才稍為降溫。原本因「議員批准論」,「被老屈」致怒火中燒的建制派各大板塊,亦因特首親自會見商討補鑊方案的下台階,沒有再向政府窮追猛打;相反無份見面被邊緣化的民主派,就繼續在場外反對補鑊方案,之不過在沒有新招出場下,一切似乎都是行禮如儀,終局都是「無奈」地讓收緊長者綜援門檻正式生效。

事實上,今次風波亦折射多個啟示,第一,在政治倫理上,建制派與泛民在關鍵時刻,始終難以聯手「大合唱」,最終都要分道揚鑣,建制派自行「又傾又砌」,因為其始終堅守政治紅線,加上動輒與泛民聯手亦會令建制失去主動權,以及掌握「成功爭取」的光環。

第二,政府與建制派的關係,似乎未有如上屆政府般密切,據報建制派一直對政府過去一年半時間,時常與泛民眉來眼去有意見,例如在教育新資源撥款上,盡量滿足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及其所屬的教協訴求;至於開徵空置稅的問題上,泛民大狀黨基本上「拎晒分」,背後是否有高人指點,建制派看在眼內都心中有數。

然而,說到底在大是大非問題面前,例如要通過一年一度的財政預算案、高鐵一地兩檢方案等,最終要「落水」撐到底並顧全大局的責任,都是落在建制派身上,假如大部分時間都有有辱無榮的痛感,再反觀泛民可繼續因時制宜做其反對派的角色,建制派難免會感到自討沒趣,政府在施政上亦只會煩惱叢生,由此觀之,惟有政府高官真正的經一事長一智,才有望從根本修補與建制派關係出現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