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提出的「三隧分流」本身便帶有嚴重的認知錯誤。政府修路建橋,出自財政,本不應另外收費。以往英國的基建,亦少有另外收取通車費用。香港現時的隧道也有不收費的,收費與否,會考慮使用者,避免財政過於補貼某些社群。但以三隧為例,並不是單單由私人汽車使用,還有眾多的隧道巴士,屬大眾的公共交通工具。商業用車包括貨車,涉及香港的工商行業。三隧實際上不能看作是公帑補貼私人,因而不應收費以加重社會大眾的負擔。此其一。
政府或許開建隧道時資金不足,故此有公私合營,以香港政府的財政實力,本不應公私合營,讓私營機構參與壟斷性的交通要道來分享收費。而在隧道收費運作多年,投資費用早已收回,變成淨利潤收益,政府更不應收費。此其二。
三隧中的東隧因收費致增加堵塞,由此而產生嚴重的空氣污染,禍延周圍的城市區域。塞車與空氣污染的經濟和社會成本,實際便是因政府收取使用費而把代價轉移到社會,政府的收費收入抵不上這些長年積累的代價。此其三。
於是,基本的問題是三隧為甚麼還要收費,且更把費用增加?是政府借三隧分流增加收入,卻以社會成本作為代價?但增收的數額也有限。抑或政府只是跟隨殖民地在回歸過渡期製造出來的意識形態,不理社會與經濟因素的代價,盲目執行?
三隧分流最佳方案是取消收費,不以費用多少來扭曲行車的理性選擇。免費,也示民以政府改革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