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的定義是甚麼?六十歲?六十五歲?七十歲?港府從來沒有一個明確說法,以致安老政策混亂不堪。一般打工仔包括公務員退休年齡是六十歲,但六十五歲才可領取長者卡及醫療券,而申請毋須經濟審查的生果金更須七十歲,標準不一,令人無所適從。難怪當局將長者綜援申請門檻由六十歲提高至六十五歲,引發激烈爭議,並受到建制派及反對派一致反對,更由福利政策演變成政治事件。
收緊長者綜援申請門檻本不是甚麼大事,受影響人數不多,涉及金額也不多,但觀感上卻很負面,甚至惹來「孤寒」罵名,可謂弄巧成拙。當局辯稱綜援政策需配合延遲退休年齡,惟在一般市民看來,這分明是嫌貧棄老。港府年年有餘,財政豐厚,根本不差這點錢,何必跟市民斤斤計較?香港安老政策天殘地缺,當局拒絕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還要跟長者過不去,這不是刻薄寡恩又是甚麼?
最不可思議的是,當局將相關政策與去年的財政預算案綑綁,如今林鄭月娥反過來嘲諷立法會議員出爾反爾,不僅惹怒了反對派,連建制派也得罪了。建制派為政府護航本來無話可說,但被林鄭出賣並擺上枱,變成有辱無榮,裏外不是人,心裏的不滿可想而知,下次誰還願意為政府護航?
都說港府高官「離地」,確實不假。他們高薪厚祿,優哉游哉,既不知民間疾苦,更不知貧窮長者難處。健全成人綜援和長者綜援每月相差一千多元,為了這點錢而鬧得滿城風雨,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