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放寬微細懸浮粒子指標 環團轟港府搬龍門

【本報訊】空氣質素指標與市民健康息息相關。環境保護署昨表示,目前正草擬文件,準備今年第一季向環境諮詢委員會報告檢討結果。該署透露,並無打算修改濃度創新高污染物臭氧的標準,而二氧化硫(SO2)及微細懸浮粒子(PM2.5)的濃度限值則會收緊,但同一時間卻大幅放寬PM2.5的容許超標次數。有環保團體批評政府選擇性收緊指標,為求達標不惜「搬龍門」,做法荒謬。

署方:僅科學考慮 不涉「造數」

空氣質素指標每五年最少檢討一次,環保署昨指上月已總結檢討結果,環保署首席環境保護主任(空氣科學)梁啟明解釋,臭氧對健康影響分為長期及短期,當中短期健康風險較高,但長期健康風險則較其他污染物相對較低,故評估結果認為減低懸浮粒子等濃度對健康的影響,遠遠大於臭氧微量上升所帶來的健康風險。

檢討結果同時放寬PM2.5的容許超標次數由九次變成三十五次。梁啟明指,氣象條件對短期污染物影響很大,而氣象狀況無法控制,放寛超標的次數,是因應本港一般受外地污染物影響日子而設定。他強調,放寬純粹是科學考慮,不涉「造數」。

每種污染物均損害健康

環保團體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馮建瑋批評,檢討空氣質素指標最大考慮因素應是市民健康,但現時政府卻以能否達標為先。他指放寬容許超標次數,代表香港市民面對空氣污染的日子增加,政府是置市民健康不顧。

馮又認為每種污染物均威脅人體健康,難以理解及接受政府為何要在污染物中「揀啲嚟收緊」,呼籲政府一併檢討其他污染物的指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