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改韜光養晦為外圓內方

中國大國崛起,實力異乎疇昔,鄧小平為北京領導層留下「韜光養晦」的四字遺訓是否不合時宜,惹起連番爭論。過去我認為該四字仍合時宜,如今有了新想法,建議改作「外圓內方」。

國家確實已冒起頭來,但是仍遠未到可與日月爭輝的地步,所以過去幾年,筆者多番強調鄧老爺子的訓示仍具現實價值,未可輕言廢棄。此言對於不少「逢中必撐」的人當然不中聽,覺得在下是滿肚子的不合時宜。

不過現實仍然是現實,中南海很理智,每一次外交的關鍵時候還是選擇了「韜光」。去年,印度派兵進入中國境內,阻止中方在洞朗地區修建工程,兩國一度派兵對峙,戰火一觸即發,最後還是北京在表面上讓步,暫停了工程,才平息事件。今年,美國在貿易問題上對中國連番進逼,內地官方一度宣稱不怕以硬打硬,實際上又如何?北京還不是在談判上一再讓步!

一旦斟酌局勢後,中國領導層仍是會採取韜光養晦策略,想急於冒頭,有時是急不來的。鄧小平的遺訓本身沒有問題,但不知怎的,不少人把它當作是「龜縮」的同義詞,因而反感。為免再惹誤解,我提議索性改用「外圓內方」四字,意思是表面上可以圓融變通,但內裏原則不變,這是中國傳統的處世態度,故不止於可用作短期策略,甚至可以永續秉持。

據說,中印邊境衝突平息後不久,中國已開始或疏或密地在洞朗一帶開展工程,北京並無完全龜縮,國家的原則亦沒拋棄,只是對外採取了一種較圓融得體的處理手法。如今的對美貿易談判亦一樣,就算將「中國製造2025」改作2035也沒問題,只要基本國策不變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