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工展會進行得如火如荼,主辦機構雖已簽署環保署《大型活動減廢指南》,惟場內即棄餐具消耗量依然極高,有清潔工指每行攤檔兩小時已塞爆兩大桶垃圾;有市民更指,單計試食蜜糖已用十二支膠匙羹;多個回收箱變垃圾箱,堆滿廚餘及不可回收物品。場內飲水機更被遮蔽,形同虛設。環保人士批評相關指南沒有罰則,成效有限。
工展會場內分多個區域,美食廣場是垃圾量最多一區,記者發現半小時內,已有超過三十人棄置餐具,有清潔工坦言,每行攤檔兩小時內清理最少兩大桶垃圾。按照相關指南建議,主辦機構應在垃圾桶附近設置回收桶,同時安排人手指導市民正確做法。但現場所見,部分回收桶未貼上指示或回收種類,亦沒有工作人員從旁協助,內裏塞滿普通垃圾。有市民坦言,誤以為三個回收桶為垃圾桶,大量可回收物品更因被其他垃圾污染而無法回收。
「試食全部唔係紙杯就係膠杯,就咁試個蜜糖都用咗十二支膠匙羹。」場內不少試食攤位,主辦機構為推動減廢,早前公布小部分參展商會為自備餐具人士,提供一至十元不等優惠。但市民關先生表示,一家三口購物期間,光顧的小食攤檔均以竹籤及「發泡膠兜」盛載食物。他坦言沒有聽聞相關優惠,反指場內即棄餐具使用量頗為誇張。
金茶王為場內其中一檔提供自攜餐具優惠的參展商,負責人黃嘉卉承認,使用優惠人數極少,「市民會嫌麻煩,又要揸住啲污糟餐具。」他又指日賣數百杯飲品,減塑只會增加成本,希望顧客可自備餐具,「比起膠飲筒成本貴好多,我哋惟有幫啲客篤埋檸檬,咁佢哋就可以唔使飲筒都飲到。」
相關指南去年由環保署及商界環保協會推出,工展會及其餘七個一年一度的活動均為目標活動。指南中提到,主辦商能藉提供飲水站,減少即棄容器及餐具用量,惟全場只有兩個飲水機,並本屬維園所有,只能在約五十米外距離找到指示,一個位於洗手間附近,被鐵圍欄半遮擋,另一個則被發電機房包圍,飲水時會撞到牆壁,空間極小。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批評,場內回收站形同虛設,建議主辦單位按照指南安排人手協助回收,「每個市民對回收嘅知識都唔一樣,依家出現嘅情況就係冇人話畀佢哋知應該點做」,回收商亦不能處理混雜大量垃圾的回收物品,最終只能送往堆填區。他又指出,現時指南屬鼓勵性質,即使簽署後沒有跟隨亦不會有任何罰則,只能靠主辦機構自律,「工展會都仲有好幾日,希望佢可以亡羊補牢,真係用少啲膠製品。」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直斥,政府於減廢方面「完全冇盡過責任」,雖有提供指南卻無實際措施,更指政府「簽咗『巴黎協定』就當做咗嘢」,認為應透過大型展覽減廢行動向大眾宣揚環保意識。郭又指民間有不同團體均自發採取行動,惟政府卻無動於衷,「政府要做絕對唔難。」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發言人表示,已承諾參考相關指南,場內開放維園兩組自助飲水機,設置約一百四十個垃圾桶、十二組三色回收桶,但承認沒有安排工作人員教育回收正確方法。同時,已於詢問處提供可重用的摺疊式餐盒(連同叉及匙)售賣服務,鼓勵市民減少使用即棄物品。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大型活動減廢承諾」為自願及鼓勵性質,該署會繼續與工展會及其他活動主辦機構聯繫,提供減廢資訊及支援,協助活動主辦單位採用更多減廢措施。
文:陳綺雯
圖:甘偉倫、關萬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