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反中疑中成票房毒藥

十一月果然是翻盤月!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及香港的九龍西立法會補選相繼落幕,兩地選民雖然隔岸投票,結果卻驚人地相似,選民不約而同唾棄了激進候選人,兩場選舉中,雖然都有人炒作北京干預選舉,卻掀不起任何波浪,「反中疑中」已成了票房毒藥。

先談台灣的九合一選舉。民進黨上台才兩年多,幾乎在這次選舉中輸得乾乾淨淨,兵敗如山倒。其競爭對手國民黨神勇回歸,從縣市到都會首長、從鄉郊小鎮到繁榮大都,足見選民對執政黨的反感,不是局部地區、個別階層,而是全包圍。選後分析顯示,民進黨再次執政後,熱衷玩弄政治,不斷操作「反中、仇中、疑中」議題,以此綁架對手,誰料他們最先綁架的是台灣的民生及經濟,結果一個聲稱以民為先的政黨,變成懶理百姓生計、被選民狠狠拋棄的政黨,還創下從大勝滑向大敗最快的政黨紀錄。

香港的九龍西立法會補選也有相似情況,前問責政助、親建制獨立候選人陳凱欣勝出,與民建聯鄭泳舜今年三月九龍西補選勝出的得票相若,證明泛民一直炒作的泛民、建制得票六四比已被打破。為甚麼這樣說?過去在單議席選舉中,泛民可謂所向披靡,今年卻是同一選區兩戰兩敗,無論出動政治小兵還是政治老兵都討不了好。其實,這兩次補選根本沒談甚麼政綱、政見,直接的就是DQ與反DQ的較勁,泛民兩場敗績便是反中、疑中催不了票的鐵證,還證明激進、對抗會失票。

香港、台灣出現同一政治反應,與兩地都經歷了二○一四年的政治亂事有關,當年台灣先爆太陽花學運,幾個月後,香港亦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爆發佔領行動,過去幾年,台獨派、香港本土派互為臂援,如今落得相同下場,皆因彼此都成了票房毒藥,不足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