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多月的選戰競賽,立法會九龍西補選結果出爐,被視為建制派力量的陳凱欣首次參選就擊敗政壇老手李卓人,當選九龍西直選議員,任期至二○二○年暑假。今次選戰有多點啟示值得注意。
第一,連同鄭泳舜於今年三月「零的突破」,今次是建制派第二次於補選戰役獲勝,這對泛民來說確實是警號,因為一次失敗也許是意外,兩次失敗就開始是有迹可尋,泛民與其再以「姓賴」的思維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不如痛定思痛,尋找在單議席單票制絕對優勢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原委。
第二,今次補選再次引證年輕有活力的政治新鮮人,相比起政治「老熟人」的吸引力大得多,至少政治新鮮人沒有包袱,可以嶄新思維提出解決民生問題的方案,而社會各界亦對舊面孔凡事政治先行的作風深惡痛絕。
第三,代議士民生先行、政治放一邊的呼聲與日俱增。上次「三一一」補選,泛民代表姚松炎多次大打「DQ牌」,為遭取消議員資格的同道人發聲;及至今次補選,李卓人在選前最後一個大型活動找來佔中案六名被告撐場,另加一批曾淪為階下囚的泛民及社運人士,試圖大打佔中牌、抗爭牌以爭取激進本土派投票支持。但事實擺在眼前,姚、李的做法是「自掘墳墓」,這個猶如拉一邊打一邊的策略,客觀效果就是「七傷拳」,傷人又傷己。
第四,建制派在未來兩年繼續在地區直選及功能界別取得主導權,換言之,只要建制派內部有共識,修改《議事規則》及通過議員無約束力議案的工作,建制派都擁有絕對優勢去主導行事,惟奉勸千萬不要有權用盡,因為歷史經驗說明,下次選舉就會出現鐘擺效應,懲罰有權用盡的陣營。
其實每次選戰都有啟示,關鍵是有無認真對待,若敗方停留在尋找代罪羔羊去脫罪,下次的失敗教訓只會更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