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到病除:急性腹瀉過頻 止瀉藥勿亂服

腹瀉有慢性和急性之分,慢性包括腸道發炎或肝膽疾病引起的長期性腹瀉;急性則較常見,一般都是暫時性症狀,原因大多由病毒或細菌感染、食物中毒或食物過敏所致,例如乳糖不耐症。

腹瀉是身體防護機制的一種,當進食了受污染食物後,身體就會嘗試把這些物質排出體外。肚瀉時,腸道蠕動會比平時快,因此排便次數會比平日多,而排出的大便亦和正常情況下不同。大腸有負責吸收水分的功能,腹瀉時腸道因蠕動過快,會減少大腸吸收水分,糞便就會變得稀爛,甚至呈液態。

有副作用 宜先諮詢醫生

處理腹瀉最主要是防止身體出現嚴重脫水,所以患者應多飲水、果汁或含電解質的補充體力飲品。腹瀉紓緩後,可先進食較清淡的食物如白粥、麵包或餅乾,而生冷食物、咖啡、奶類、高蛋白質或高脂等刺激腸胃或難以消化食物應暫時避免。

對於一般急性腹瀉,若瀉的次數過於頻密,可考慮食用止瀉藥,常用的有洛哌丁胺(Loperamide)和地芬諾酯(Diphenoxylate)。此類藥物能直接減低腸道蠕動,從而增加水分和電解質吸收,控制腹瀉。由於腸道蠕動減低,常見的副作用包括便秘,亦可能令有害病原停留體內,因此服用止瀉藥前應諮詢醫生或藥劑師意見。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