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專家要成功抽出癌症關鍵基因對症下藥,患者的血液及組織樣本必不可少。伊利沙伯醫院癌症研究實驗室今年翻新後,癌症血液及組織樣本庫儲存量大增,團隊更從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樣本,找出他們術後一年短時間內復發,原因可能與四種基因「作怪」有關。團隊指,相關研究成果有賴患者捐獻樣本,造福其他病友。
科研成本高,要用有限資源探究癌症極具挑戰性。伊利沙伯醫院癌症研究實驗室一四年獲五千多萬元捐款重建及提升實驗室,並於今年引入更高端研究設備,包括四台大型液氮儲罐,供新鮮腫瘤組織長期存放。每個大型儲罐可存放逾萬個組織樣本,儲存量較以往只得兩個小儲罐增多近十倍,加上位處院內,實驗室在儲存新鮮的臨床樣本更有優勢。
實驗室主管曹志成憶述,多年前實驗室較舊式的低溫雪櫃會間中故障,自己曾試過半夜趕返醫院跟進雪櫃溫度異常,而翻新後的實驗室引入新式超低溫雪櫃後,溫度操控更好,而且每個可存一千至二千個病人樣本,樣本愈多,質素愈好,對研究愈有利。他又說,實驗室亦引進更多新儀器,包括多重原位雜交技術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將組織內的細胞混合,並以不同顏色展現,有助研究員探索組織內各種細胞的分布與癌症病變有何關係。實驗室運用基因測序方法,從四十二個患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樣本中,發現當中十六名手術後一年內復發的病人,大多擁有「CDKN2A」、「FAS」、「SUFU」及「SMARCA4」四種基因突變情況,該項結果近日已在醫學期刊發表。
伊利沙伯醫院臨床腫瘤科部門主管黃錦洪表示,該院每年癌症新症約六千宗,佔全港每年新症的兩成。實驗室翻新後,期望五年內,每年可搜集到五千九百個血液樣本及七百六十個組織樣本。暫時兩種樣本已分別取得了約一千份授權書,大部分病人均樂意慷慨捐贈組織供研究用途:「佢哋都希望研究有成果嘅話,能夠幫到更多同路人。」
記者戴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