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一年一度就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前日結束,雖然近年致謝議案重要性大不如前,有人更形容為行禮如儀,其實仍折射出一些重要政經解讀。
第一,致謝議案是「照妖鏡」,將議員的「講一套做一套」呈現各方眼前。首先是建制派陣營縱有諸多不滿,但投票表決一刻就會歸隊投下支持票;至於泛民陣營,今次以六名專業人士組成的專業議政,投票取向最堪玩味,雖然向來無綑綁統一投票,最終六人竟有四個立場,即有投票支持、反對、棄權及不在席無投票,政界看在眼內實在是啼笑皆非,因為長此下去,只會令自身面目更為模糊。
第二,致謝議案猶如「全身檢查」,官場可了解議員在這個時空最關注的議題及政策。一如所料,大批議員繼續狙擊明日大嶼計劃,除了對人工島填海計劃疑慮甚深,有建制派亦對政府推銷策略有意見。可以預期,明年初的明日大嶼前期研究撥款,議會內外再次炒熱東大嶼填海計劃可期,一場類似早年反對新界東北計劃的大型運動,勢在必行。
除此之外,輸入外勞及修訂防賄條例全面涵蓋規管特首兩大議題,政府「拖得一時,唔拖得一世」,遲早都要「找數」。誠然,商界近年不滿政府頻頻向商界「開刀」,例子包括取消強積金對沖、增加法定產假及法定侍產假等,而「數口向來精」的商界,當然希望有來有往,要求政府大刀闊斧輸入外勞。由此觀之,身為「夾心人」的政府既要安撫商界,亦要平衡勞工界權益,除了以理服人外,高官足夠政治手腕亦是不可或缺。
至於將防止賄賂條例規管範圍延伸至特首一事,政府至今未有具體工作時間表,這與社會主流共識有很大落差,就此,政府是時候要「交功課」,即交出路線圖及時間表,再拖拖拉拉,結果只會是「有害無益」,徒添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