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權威旅遊天書《Lonely Planet》公布二○一九年全球十佳旅遊城市,從未上榜的深圳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僅次於排首位的哥本哈根。反觀過去曾佔一席位的香港榜上無名,再次說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道理。
深圳並無古蹟景點,過去只是黃色架步林立和廉價老翻通街賣的二線城市,但在短短十多廿年間,當地政府銳意發展創意產業,不斷求變求新,終於成為中國的硅谷,創科巨擘雲集。該書讚賞深圳城內盡是新設計、高科技和創意產業,成功由「香港夜生活平價版」轉型為嶄新藝術區,可見深圳超越香港、蜚聲國際絕對不無道理。
過去香港也是《Lonely Planet》的寵兒,對香港的行山徑尤其推崇備至。可惜隨着港府大打填海造地主意,這些美麗景點恐怕遲早消失。更不堪的是,香港的旅遊景點來來去去都是太平山頂、兩個主題樂園和昂坪360,港府講足廿一年的大嶼山休閒度假區至今不見蹤影。高官坐而論道,社會撕裂不止,拓土建屋寸步難行,想有新旅遊景點面世,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
時間不等人,競爭來自四面八方,新加坡、深圳相繼爬過香港頭,反映的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然,這也沒有甚麼好奇怪的,香港政府連一個啟德郵輪碼頭的交通配套也搞不好,美酒佳餚節的無人機表演也搞到跪低收場,可以拿得出來見人的旅遊優勢買少見少,還怎麼跟其他城市競爭?港府無能,從一本旅遊天書已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