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有關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研討會上,主辦者很創意地在一組外國總領事中間加插香港一位中四學生參加討論。這位學生英文流暢,思路清楚,實際上遠勝不少大學生乃至中學教師,他認為學生不認識大灣區與一帶一路,是因為學校沒教、老師沒教,他建議香港社會應該多給予學生參與有關會議的機會,學校也應該教這些題目。
他是真的思考,自己願意多認識,也希望學校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機會。但可能他是一個很守規矩、很聽老師話的好學生,因此思想套上了限制的框架。
早一天是我的中學畢業五十周年聚會,濟濟一堂,幾十年來大家在各個領域都有所建樹。我們尊師重道,但早在中學時便不太依學校的規矩和課程要求,上課並不依老師規定的進度,反而是各自私下課外勤奮努力,甚至在家裏搞化學實驗;中學時看大學的教科書,追求知識,不拘一格。或許正是這樣,我們這一代才有所發展。
回頭說一帶一路、大灣區,學校老師不教甚至肆意批評,但為甚麼學生只聽老師的話?學校沒教,不是知識不存在,事實上網上都是唾手可得。不讀中史也可看歷史,歷史上有關絲綢之路的訊息多得很,趣味性和文化意義都比教科書多,中外歷史也擺脫不了中國與世界的貿易與交流。只要學生願意,便可以用比我們當年更少的成本拿到這些歷史訊息,不用等學校與老師給予。香港學生缺乏的是求知欲及自己動手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