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季流感高峰期很大機會由甲型流感主導,過往研究指肥胖人士感染甲型H1N1後,併發症會更嚴重及死亡率高,屬「高危一族」但詳細原因未明。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從動物實驗首度揭出箇中病因,原來是體內一種引起炎症反應的前列腺素E2(PGE2)異常飆高「作怪」,令肥胖群組更易有併發症,且肺部嚴重受損。實驗又發現,若要對症下藥抑制PGE2,毋須用昂貴或罕有的「靈丹妙藥」,在感染H1N1初期單服用常見的消炎止痛藥「撲熱息痛」已顯著改善病情,存活率更大升逾五成,再配合抗病毒藥物特敏福,康復情況更佳。
領導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本港有逾兩成成人屬肥胖人士,希望進一步研究,有機會幫到肥胖人口減低患流感「中招」後的嚴重併發症。
港大研究團隊先「谷肥」一批實驗小鼠,期間發現變胖了的小鼠體內炎症介質PGE2水平及促炎因子都上升,抗病毒有正常反應,但將H1N1病毒植入肥鼠後,牠們體內的PGE2大幅飆升,同時用以對抗病毒的促炎因子水平已高到不能再高,甚至令免疫系統「跪低」。實驗又觀察到,當肥鼠中流感三日後,細支氣管表皮細胞壞死嚴重達到百分之廿一,相比體重正常的老鼠,「中招」三日後壞死情況只有百分之四;由於肥鼠的病毒量已極高,PGE2亦已失控,促炎因子不能再發揮防衞作用,肥鼠出現肺部嚴重受損,更易因流感病毒併發嚴重肺炎。
參與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指,團隊在研究如何阻截PGE2激增,當中發現普遍的止痛藥都有效。研究人員在小鼠感染H1N1前,連續三日、每日按每公斤的藥物分量,注射一百毫克的「撲熱息痛」,感染H1N1病毒後亦連續六日注射撲熱息痛。結果處方了「撲熱息痛」的肥鼠迅速「正常番」,不但PGE2水平降低,促炎因子反應亦恢復。數據又顯示,有食藥的肥鼠,其存活率較未注射「撲熱息痛」的肥鼠大增五成三。杜啟泓說,結果反映即使未有抗病毒藥物治療,單處方撲熱息痛已有效降低小鼠的中流感的死亡率。
不過撲熱息痛用於其他體重正常的小鼠時,藥效則不及肥鼠明顯,團隊估計因為牠們體內的PGE2水平本較為正常。
袁國勇指,○九年全球H1N1豬流感大流行時,已有提及肥胖人士是高危人士,醫學界過往只估計與肥人的肺功能較差有關,今次研究則說明了更多可能性,惟同一套結論是否適用於人類,仍需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記者鍾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