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女兒榜樣「環保」姨姨分類垃圾逾廿載

【記者陳錦燕報道】固體廢物徵費拖足十四年未能實行,但有市民一早已身體力行,自覺分類垃圾廿多年,膠樽、廢紙及罐頭分類處理,抹完手的紙巾亦再抹地絕不浪費,久而久之,家居垃圾量減半,按照垃圾徵費建議標準計算,分類後的收費較未分類前便宜一半。有環保團體促請港府加快落實垃圾徵費政策,推動源頭減廢。

紙巾用完可再抹枱抹地

退休人士還家寳(Karen)因特別的名字被戲稱為「環保」(還寳)姨姨,亦肩負起環保使命。她受習慣垃圾分類的傭人姐姐感染,又曾到英國生活熟悉嚴格的垃圾分類條例,加上想做女兒的好榜樣,故逐漸做起垃圾分類回收,一做就廿幾年。

Karen的環保理念滲透於生活每個細節,會分類處理膠樽、廢紙及罐頭;影印辦公室用紙則堅持雙面影印及使用環保紙;影印機用完的墨盒亦會保存退還給零售商;女兒的二手書會轉贈其他非牟利機構與人分享:「我有時抹完面呀手呀啲紙巾,如果唔太污糟,我都會留低抹地抹枱。」

傭人姐姐灌輸減廢意識

教導Karen環保意識的幕後功臣,是她家中的傭人姐姐Elizabeth。Elizabeth曾在日本人家中工作,習慣日本人的垃圾分類,所以初到Karen家中工作時也保持着這一習慣。Elizabeth認為,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則可協助地球減少污染,何樂而不為?她假日與同鄉聚會時也會將這分類回收的環保概念推廣給同鄉們。

根據固體廢物徵費建議標準,垃圾分類後,Karen這個三人家庭每日垃圾量為八公升,壓縮後則以六毫可購買五公升的指定垃圾袋盛載,以每月卅日推算,Karen每月的垃圾徵費為十八元。而分類出的報紙、膠樽等回收物,每月則可達一百六十公升,以廿公升垃圾袋為二點二元計算,這些回收物若無分類而當垃圾丟棄,每月需徵費為十七點六元,換言之,垃圾分類後,為Karen節省一半費用。

日常習慣可令徵費減半

Karen驚訝原來日常簡單的動作,則可讓徵費減半,她認為,要推行垃圾徵費並不困難,難在大家是否有心:「做多少少啫,唔怕啦!」她又促請港府盡快推行垃圾徵費,認為這樣才可「對得住下一代」。

綠領行動高級項目主任朱子泳表示,垃圾徵費並非洪水猛虎,只要合適分類,則能將徵費大大減少,促請港府加快落實政策,而市民可在政策推行前可優先自覺分類垃圾,達致源頭減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