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小兒的體質與成人之別在於:生機蓬勃,發育迅速,即「純陽」之體;以及臟腑嬌嫩,各系統器官的形態發育未成熟,即「稚陽稚陰」之體。小兒生理功能未完善,易於生病,但修復能力卻強。
中醫在兒科治療上的手段多元化,除了內服中藥外,外治方面亦會使用小兒推拿,是為中醫特色之一。小兒推拿是指運用手法刺激小兒身體某些部位與穴位,達到調整臟腑陰陽,疏通經絡氣血的目的,以防治疾病。小兒推拿施行得當,對很多常見病、多發病均有良好療效,尤其脾胃較弱、有消化系統毛病的小孩;亦可作為保健方法,增強小兒正氣,減少疾病發生,促進生長發育。
小孩臟腑嬌嫩,耐受力差,故推拿時強調「輕快柔和、平穩着實」。穴位選取小兒特有之「特定穴」,多分布在肘、膝關節以下,且以手掌手背居多,穴位多呈點狀、線狀和面狀。
在辨證基礎上強調手法的補瀉,臨床上根據患兒情況調整操作次數、時間和刺激強度,若採用重刺激手法要中病即止,免傷正氣。家長亦可自行為小兒作保健推拿,如摩腹、捏脊等,但具體的力度、次數或手法目的,需先向註冊中醫師查詢,避免濫用。
欲了解更多資訊,可參加港大醫學院11月10日在香港科學館演講廳舉辦的《育醫造才:探索醫學世界》講座,10月26日開始在網上www.med.hku.hk/publiclecture 接受登記。詳情請致電3917 9212查詢。
張樟進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中醫藥學院副院長 (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