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管理不善 醫療悲劇爆不斷

香港回歸二十一年,政府管治無能,社會亂象叢生,港人叫苦連天,本報特別設立「香港沉淪」評論版,一方面揭示亂象根源,全方位監察政府施政,同時讓社會各界就不同議題表達心聲,包括提出可行政策或建議,為現時紛亂不休的政治、經濟局勢,以及市民關心的民生議題把脈。

早前,一名廿九個月大男嬰在醫院急症室接受治療時,被注射超出處方劑量五倍的強心藥。事件雖未有釀成悲劇,但整個過程卻十分驚險。

一如既往,醫管局在事發後對外界表示十分重視事件,並會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成因及提出建議,避免事故再次發生。然而,幾乎每次發生事故後,醫管局都表示會調查成因,但一個又一個委員會完成工作後,又是一次又一次的事故繼續發生。筆者無意質疑有關委員會的專業性,而是實際上,很多時這些委員會提出的建議,給公眾的感覺都是未有對症下藥,甚至是在推卸責任。

市民都明白,醫護也是凡人,不是機器,在現時工作量持續高企的情況下,前線醫護所受的壓力可想而知。然而,在發生事故後,醫管局的高層到底拿出甚麼「法寶」去避免悲劇再次發生呢?市民只看到更多的「守則」、更多的「提示」、更多的「表格」,前線醫護的工作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要花更多時間在上述工作之上,實在諷刺。

人手不足 多年未有紓解

筆者已經多次指出,公營醫療系統事故頻生的原因在於管理不善。公立醫院前線醫護工作量高企絕非新鮮事,為何人手不足問題持續多年,仍然未有紓緩的迹象呢?醫管局高層是否已經盡力去挽留人手呢?特別是針對中層的資深醫護方面,管理層是否已經善用資源去改善他們的薪酬待遇呢?當我們知道一名超過二十年經驗的資深醫生,其每小時加班津貼可能低於他本人的平均時薪,答案實在是顯而易見。

合理支援醫護 首要工作

現時市民看到的情況是,醫管局未能處理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前線醫護面對「病人多,時間少」的情況,只能靠手頭上僅有的「工具」、「儀器」去改善效率,而在人手不足持續惡化的情況下,前線醫護亦只能完全信任「工具」、「儀器」的功能去支援自己的工作,甚至因此而構成一種依賴。筆者認為,醫管局管理層的責任就是要為前線醫護提供合理的工作環境及支援,讓前線醫護可以履行好照顧病人的職責。到底如何讓前線醫護得到合理支援,又能不失自身的專業判斷,正是醫管局管理層當下的首要工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