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印尼雅加達亞運會閉幕,香港亞運電競隊亦在六項比賽項目中四項打入總決賽,《爐石戰記》代表Kin更獲得金牌,可謂圓滿完成。自此我們終於可以大聲說香港電競選手水平其實一點不會遜色於其他地方,本地選手在有限的支援中亦能獲取佳績。但在勝利的背後,我們其實亦應深思,問問我們自己在與有榮焉的同時,我們有為選手們的支援及未來人才培育給予了足夠支持嗎?四年後的杭州亞運我們有信心能否保持佳績?
政府透過創科局在過去兩年已開始大力推動了電競,並在今年更撥款一億予數碼港發展電競。筆者認為這一方面既能推動新興產業,亦能為本地年輕人帶來新的上游機遇,業界反應當然是十分歡迎。但問題是應如何使用這些資源給予業界和年輕選手們最有效的支持,才不會浪費了香港得來不易的優勢。
第一,筆者認為把本地電競生態圈及產業做強做大是我們的首要工作。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一個健全完整的本地產業,公司、選手及從業員又何以維生呢?如果單純將電競看待成一項體育項目是不夠的,因為它能為香港帶來更多其他經濟效益。看看最近兩年的香港電競音樂節,由上一年第一次舉辦的八萬多現場參與人數及700多萬網上收看,到今年估計入場人數翻倍和1200多萬的直播收看,可見其市場潛力和帶動旅遊消費的能力。
第二,香港雖然有人才,但若沒有合適培訓亦是徒勞無功。現在市場雖有不少所謂電競培訓課程,但良莠不齊,掛着羊頭以電競為名但其實只是教授遊戲攻略的仍充斥市場。家長們付出數千元以為可以培養孩子成為電競高手,最後反而灌輸了錯誤觀念,其實害的不只是一個小孩,而是整個行業。我認為政府應透過資助優質和正規的課程,為行業培養下一代的生力軍。而選手其實只是很小的一環,更重要的是電競的後勤工作,如賽事籌辦、直播技術、數據分析、數碼營銷等崗位。
最後,政府亦應考慮如其他國家像韓國、台灣及中國等支持本地聯賽的舉辦,甚至投放資金到獎金池中,這相信能為有志投身的年輕人帶來更多優質的工作機會,而本港的電競發展亦必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