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物流業因附近沿海港口的激烈競爭,再加上本身港口缺鐵路連接,不能像內地港口通過通港鐵路而擴大腹地範圍。香港腹地本是珠三角,深圳、廣州港口發展起來,必然會佔領了香港的腹地。香港缺乏本地出口,與深圳、廣州難爭珠三角的出口。結果是香港的貨運量和中轉量每況愈下,似乎只是坐以待斃。
對珠三角的港口,新的挑戰是中歐、中亞、中越的鐵路貨運需求大增。即使相比其他內地大城市和海港港口,珠三角港口的發展已顯然落後。今年上半年,珠三角三個貨運站已發了七十八列中歐、中亞班列,共七千多個貨櫃。相對於雲南到廣西同期五、六百列貨運,顯然潛力還未發揮出來。
一帶一路的發展,使中歐、中亞、中越班列大增,中國內地變成東北亞(日韓台) 、東南亞、中亞、中東、歐洲的貨運樞紐。陸海聯運、公鐵聯運把各地的貨運連接,引發各地生產和新的貿易貨運需求。若考慮到積壓資金成本,鐵路貨運成本與海運相若,加上內地政府補貼,成本優勢更大。
中美貿易衝突使歐亞到中國的貿易貨運增加,特別是農產品,發展潛力更大。香港要借此機會,可能便是積極參與組織歐洲中亞農產品、禽肉類產品至廣東、香港的大市場,替代美國、澳紐進口。
更關鍵的是組織菲律賓、越南、印尼等產品海運至香港,公鐵聯運接上中歐、中亞班列。這將會開發香港物流新機會、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