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致癌除草劑康文署照噴

除草劑含致癌成分,各國擬禁用,本港卻大用特用!美國有園丁因長期接觸除草劑,致罹患淋巴癌,農藥主要成分早於一五年已列為有致癌風險,多個國家正研究減少使用,惟本報發現,康文署在超過七成地區均購置同類除草劑,在市面上亦有人無牌出售,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不負責任,往往採用最寬鬆標準,忽略市民及前線員工安全。

「樹木組就唔會用,係公園有機會用,無咩人知道致癌,用嘅時候只係話跟康文署指引。」有除草劑近年揭發含致癌成分,康文署仍廣泛採用,花王惟有大嘆自求多福。早前,美國一名學校園丁懷疑因長期接觸除草劑「年年春」,於一四年證實患上非霍奇金淋巴瘤,法庭裁定涉事生產商需要賠償二億九千萬美元(約廿二億六千萬港元)。除草劑屬於農藥的一種,用以殺死雜草,而「年年春」主要致癌成分為草甘膦(Glyphosate)。

本報取得康文署內部文件顯示,署方於一六年簽訂兩年合約,總值約為四十七萬元,約百分之五用於購置五百一十三公升草甘膦,分發到轄下超過七成地區,當中以觀塘及北區最多,分別為一百零六及一百公升。漁農自然護理署網站更清楚列明,草甘膦為除草劑一種,用於防治過度生長的薇甘菊,只是水源附近地區、花園及住宅區不宜使用。

含草甘膦 無牌店舖亦有售

美國有調查顯示,截至一四年,草甘膦使用量佔全球農藥七成,平均每公頃農地用超過半公斤;世界衞生組織轄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文件亦顯示,該成分為世界上消耗量最多的農藥,現時至少有二十個國家、逾九十個廠商在生產。不過,動物實驗證實草甘膦有致癌風險,世衞遂於一五年將草甘膦列為2A級別,即有機會令人類致癌。

草甘膦在不少國家引起爭議,新西蘭、加拿大、意大利等都推行指引減少使用,比利時已禁止個別人士使用,巴西禁止含草甘膦的新產品註冊,德國部分成品已下架,並考慮禁用,法國更打算於二○二一年全面禁用。

惟記者巡視發現,草甘膦成分的農藥在市面上不難購買,在旺角花墟有賣園藝用品店,有含草甘膦的除草劑包裝上註明「毒藥忌食」,分別有一百及五百毫升裝。記者向店員查詢,店員介紹除草劑使用簡單,以水稀釋噴灑於雜草上,不少居住村屋人士購買,使用時盡量避免動物接觸便可。她又指含有該成分的除草劑效果顯著,但隻字不提患癌風險。而記者事後發現,該店舖並不在有效除害劑牌照名單之內。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環境及設計學院環境學系二級特任導師梁臻穎解釋,草甘膦為市面上極常用農藥,原理為抑制植物中的增生組織,阻止其進行光合作用以解決雜草問題,該化學品半衰期較長,約一個月才需噴灑一次。惟她不建議市民自行使用化學農藥,認為若所涉及範圍有限,只需以人手清除雜草。

議員批港府忽視員工安全

「一定有其他方法可以除到薇甘菊,應該要搵其他代替品。」本身為醫生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擔心,含草甘膦的除草劑恐對人體有害,他批評政府不負責任,不應以成本效應角度出發,忽略前線員工安全。他又不滿政府參考外國指引時,多選擇最寬鬆標準,「依家政府就好似行緊灰色地帶咁,好似大米內金屬含量,台灣零容忍,但食安中心仲話要放寬。」

康文署:已採各項安全措施

康文署發言人承認,過去一年,該署於啓德郵輪碼頭公園、啟德跑道公園、常寧遊樂場及大埔頭近新圍仔停車場綠化地帶施放含草甘膦的除害劑清除野草,而該署職員及承辦商已採取各項安全措施,以保障工作人員及市民安全。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草甘膦在本港屬註冊除害劑,任何人如輸入、售賣或供應相關除害劑,必須持有有效除害劑牌照。而草甘膦被世界衞生組織列為低度毒性的除害劑,該署目前未有計劃取消草甘膦註冊,但會密切留意相關情況。

文:陳綺雯/圖:甘偉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