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一宗登革熱 蚊患指數終改每周公布

【本報訊】沉寂五日的登革熱再爆感染個案,衞生防護中心昨公布最新一宗本地感染個案,為一名有長期病患六十一歲女病人,為今年第廿九宗登革熱個案。疫情爆發至今約三周,食物環境衞生署終決定加快公布蚊患指數,由以往每三周改為每周收集蚊杯後公布階段性數字,最快下周公布首輪最新數據。「廿三萬監察」發言人王國興批評港府「後知後覺」、「唔踢唔郁」,加快公布蚊患指數只是遲來的措施。本報更發現,食環署網頁連過去的八月份數字仍未完整公布,五十七個監察地區不足一半有蚊患數據,重災區之一的長洲亦未有最新紀錄。

患者曾到獅子山公園

最新本地感染個案,女患者居於黃大仙翠竹花園,她七月底曾到訪過獅子山公園及深圳,不記得曾否被蚊叮。她上月十四日起發病,廿三日到聖母醫院家庭醫學診所求診,毋須留院,情況穩定。中心指,該病人的血液樣本原對登革熱病毒的抗原及基因檢測呈陰性,第二次檢驗才確診。

另外,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昨視察黃大仙區一間小學的防蚊措施,她透露,首個階段性誘蚊產卵器指數將於下星期內公布,以便提高當區居民對防蚊措施警覺性;政府會參考其他地區做法,研究更新蚊患監察系統,讓市民及時得悉數據。據了解,食環署擺放蚊杯後,相隔七天會收集數據一次,然後需時一至兩天進行分析,即最快本月十日有最新的蚊患指數。

不過,食環署網頁目前連八月份的誘蚊產卵器數據仍未完全公布,五十七個監察點中,只有廿七個已公布數據,不包括長洲。在八月份爆發多宗登革熱個案的長洲,其蚊患程度仍是個謎。

遲來措施被指「秋後事」

王國興形容港府遲來的階段性蚊患指數公布措施,已變成「秋後事」:「依家都已經秋風起啦,最嚴重的登革熱爆發季節都差唔多過咗。」他批評,港府在輿論壓力下才有新舉措,是「唔踢唔郁」,要求食環署擴大擺放蚊杯範圍,讓蚊患數據更全面。

根據目前「各區的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在八月份公布最新的廿七個監察地區中,全部回落至百分之二十的警戒水平之下,唯獨旺角的蚊患指數不跌反升,由七月份的百分之八點一,升至八月的百分之十二點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