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防洪冇改善 渠署塞責

於今年八月廿九日,天文台於傍晚發出紅色暴雨警告,雨水主要集中於元朗及北區,當中八鄉石崗一帶,曾錄得超過三百毫米雨量,來往八鄉及粉嶺的粉錦公路全線封閉,其他鄉村也成為澤國。洪水突然湧入村民家中,水深及胸,被困村民感到徬徨無助,只能等待救援。水退後,村民回家後發現家園已盡毀,令聞者傷心。

業權問題令維修擱置

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幾乎每一次大雨都會引發新界水浸。隨着各項大型渠務工程完成,水浸情況似乎有所改善。但今次的大雨證明,渠務署仍有大量工作未完成。新界鄉郊近年發展迅速,人口增加,更有不少村屋落成。過往的農田可在大雨時疏導雨水,但建屋後,都已變為石屎地,失去了農田的疏導雨水功能。可是特區政府承傳了英國殖民政府的政策,拒絕因應鄉村發展而改善村落的排水系統,令不少村落的雨水渠系統仍然非常落後。更甚者,如雨水渠損毀需要維修,但該渠道經過私人土地,政府往往因未能取得業權人同意而令維修工程擱置。

盡快設分區暴雨警告

今次的大雨,除了凸顯渠務系統的不足之外,另一為人詬病的地方便是天文台的暴雨警告系統。當新界下着豪雨時,天文台竟然還是維持黃色暴雨警告。不少市民質疑天文台是否因大雨並非落在港島而不改發更高的暴雨警告信號。當然這是沒有根據的指控,但事實上,天文台是否應檢討現有機制,在局部地區下滂沱大雨時,發出分區暴雨警告信號,讓該區的市民提高警覺。

吸收了今次的教訓,渠務署及其他相關部門應加強定期巡察及清理渠道淤泥,確保排水系統,尤其是集水井和入水口,沒有被垃圾、枯木或泥石阻塞。同時,渠務署亦應盡早實施「鄉村防洪計劃」,並提高防洪標準。另外,天文台應盡快設立「分區暴雨警告系統」,讓當區居民及早做好準備,確保性命安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