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房屋政策常被定位為民生的「重中之重」,但對中產階層來說,其實是「痛中之痛」。中產階層被認為既然已經有不錯的收入,為何需要受關顧,為何經常叫喊着要求減稅,或有一些政策上的扶持。中產人士一直交稅多、福利少,回歸後政府在造地建屋的進度遠遠滯後,幾乎停頓;九十年代末期金融風暴,其後爆發沙士及多場政治風波,政府似乎意興闌珊,放慢房屋政策的發展,停售居屋,私樓供應減少,加上外圍長期低息環境,樓宇價格近年屢創新高,地產商賺個盆滿缽滿,但中產置業卻遙遙無期。
每次政府推出居屋都是僧多粥少,杯水車薪,租金水平水漲船高,不斷蠶食薪金,一樓難求,積怨不斷增加。雖說外圍因素造就高樓價,但政府作為房屋政策的設計及執行者,顯然做得不足,未能提供足夠供應及平衡公私營樓宇的比例。此外,一些改善政策及措施,例如開放白表居屋二手市場,推出首次置業項目,修訂居屋定價及折扣率等行政措施,姍姍來遲,莫說這些措施未必可以持續恒常。說到房屋供應,自然聯想到土地供應,近月的土地大辯論,政府希望從主流民意中得悉最佳的土地供應選項,隨後才能夠大量建屋供應樓房。筆者期望得到主流結論之後,政府要立即行動,釋放土地,循序漸進增加樓宇供應。
另外,本港地產商過往數十載經營,在市場上獲取天文數字的利潤,在情在理亦應提供協助,配合政府的土地供應政策,協助政府規劃及加快發展手上農地或棕地,並且協助年輕人置業安居。此外,香港房屋協會和市區重建局的角色和定位,亦需要與時並進,改善及整合架構,好好規劃未來在樓宇供應中所扮演的角色,加快市區重建的步伐,更新殘舊樓宇,增加地積比率,善用市區舊樓的土地,進行大規模重建。總而言之,要各方配合,房屋政策才有望改善,但短期來說,中產置業只有靠父蔭,或者事業發展理想,收入大幅上升,或者中六合彩,中產一族才有機會圓這個置業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