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遊戲Apps的智能手機比叮噹百寶袋更令幼童着迷,保良局物理治療師提醒,家長慣性將手機當作「電子奶嘴」,令幼童只顧坐定定玩電子遊戲,容易養成好靜不好動的生活習慣,長遠窒礙幼童的肌肉耐力和協調發展,形成動作協調障礙,即使是簡單自理任務,如綁鞋帶丶扭樽蓋及沿直線走等,均會出現困難。近年因缺乏體能鍛煉而引起問題的個案愈來愈多,家長應兼顧子女動丶靜兩方面發展平衡,小朋友每日最少應享半小時遊戲時間,以球類等體能活動為佳。
保良局一級物理治療師胡道明指,動作協調障礙涉及大肌肉和小肌肉發展遲緩,對日常生活有明顯影響,例如走路時無故跌倒丶玩跳飛機無法連接地跳步丶難單腳企及拋接物件有偏差,均是大肌肉協調欠佳的表現;扭樽蓋丶穿膠珠丶寫字及畫畫則由雙手小肌肉指揮操作,有時涉及手指協調丶眼手協調丶左右手協調,例如當左手將飲管「篤」入紙包飲品時,右手收掣不及大力按實紙盒,令飲品噴出來。
動作協調障礙成因可分為先天大腦發展遲緩或後天欠缺肌肉運動所致,當中以後天個案佔多數。胡舉例,橡筋繩丶拋豆袋丶穿膠珠等陳年玩意,雖然不及電子遊戲刺激和吸引眼球,但同時涉及多感官協調能力,「跳橡筋繩涉及兩腳大肌肉彈跳動作,在跳之前,小朋友又要將橡筋打結成長繩,手指小肌肉變得靈巧一些。」相反,現今一代兒童將遊戲時間集中消耗於智能手機上,有的甚至動也不動,沉迷於看搞笑短片,長遠亦埋下肥胖等健康隱憂。
兒童每天最少應享三十分鐘涉及體能活動時間。學童如有需要及經評估後,可透過物理治療,例如玩獨木橋丶攀石及球類拋接活動,有效改善平衡力和肌肉耐力。
今年快將六歲的正言在兩歲半時才學會站立和走路,發展較同齡小朋友遲半年。媽媽說正言性格精靈活潑,想像力豐富,三年多前開始積極接受物理治療,已改善平衡力,走路經常「一仆一碌」的問題不復現。正言喜歡玩獨木橋,更在橋上大喊「小心橋下有鱷魚!」逗得媽媽捧腹大笑。
本版與保良局社會服務部幼兒服務的專業團隊合作,逢周六共推出四集「開學良伴」,拆解六歲前學童常遇到的成長難題。服務詳情可致電保良局火炭兒童發展中心3702 3309查詢。
保良局社會服務部幼兒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