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道路欠連接 奈何橋頭嘆奈何

港府管治無能,大型基建項目延誤超支成為常態,更糟糕的是慢工出劣貨,偷工減料及造假醜聞此起彼伏,連國家級基建工程亦莫能例外,原本被譽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橋,如今愈來愈有機會淪為世界級笑話。

港珠澳大橋好事多磨,加上奪命意外頻生,以致有「奈何橋」之譏,好不容易主體結構建成了,定於今年秋天通車,惟至今沒有具體時間表,令人質疑大橋是否存在質量及安全風險。其實,大橋遲遲無法通車固然令人失望,通車時引起的亂象可能更大。原因是,原定一六年完工、作為大橋重要配套工程的屯門連接路一樣多災多難,施工進度嚴重滯後,無法趕及與大橋同步完工,其中連接路南線最快明年建成,而北線則要拖到二○二○年,這就意味着,一旦大橋通車,目前只有一條北大嶼山公路可以使用,不嚴重堵車才怪。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對港珠澳大橋而言,連接路也要先行,否則無法及時疏導大量增加的人流及車流,後果極為嚴重。不可不知,大嶼山基建本來就捉襟見肘,早前政府開放極少數量市區私家車進入大嶼山,已一再引起交通堵塞問題,激起當地居民抗議,而港珠澳大橋通車帶來的人流物流車流呈幾何級增長,如今沒有連接路可用,不能不經過已經十分擠塞的機場及東涌區,現有道路不堪負荷,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道理,偏偏港府期期以為現有設施可以應付,說港產官僚是「人頭豬腦」,那顯然是侮辱了豬的智慧。

不難斷言,大橋通車之日,就是民怨爆發之時。不可不知,港珠澳大橋也好,高鐵香港段也罷,都是國家級跨境基建,堪稱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命脈,也是「一小時生活圈」的重要憑藉,如今兩大基建各有各的問題,真是怎一個亂字了得。兩大基建本來就阻力多多,被視為大白象工程,甚至是討好中央的政績工程,正等着看大橋及高鐵笑話的人不在少數,而在無能港府的「密切配合」之下,笑話即將成為事實。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新加坡「規劃之父」之稱的劉太格最近接受媒體採訪,為星港雙城之爭畫上句號,他直言「以前是新加坡學習香港,如今香港發展不如新加坡」,可謂擲地有聲。回歸二十一年來,港府一蟹不如一蟹,香港在法治、教育、新聞自由、社會治安等方面每況愈下,是全面墮落,何止基建及城市規劃落後於人呢?

所以說,別看港府高官將中港經濟融合、大灣區、一帶一路等口號掛在口上,彷彿很有國家情懷、大局意識似的,其實他們的所作所為恰恰相反,不僅不斷地為香港經濟融入內地製造障礙,更為中港矛盾添加火頭,情況正如港府一邊聲言港獨不能容忍,一邊充當港獨保護傘;一邊說二十三條立法是香港憲制責任,一邊又以社會氛圍不合適為藉口推卸責任,黃皮白心,莫此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