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以來,特區政府的主要官員不停地訴說香港的發展是怎樣好、怎樣優越。這似乎是對的,因為樓價股價長期見漲,樓價近年更漲至天價,領先全球。對於房地產發展商、對於擁有眾多資產的地主們,這當然是很好和優越。但二十一年回歸,香港居民的中位數收入增長追不上物價,實際上是下跌。貧富懸殊擴大,香港愈來愈多貧困長者、蝸居家庭,連基層兒童也有衣食不繼、營養不足的問題。他們如何發展改善?哪來生活優越?
中性一點看,香港整體競爭力不升反降,周邊城市已借助國家發展的助力而有大轉變,香港還是原地踏步。就算經濟有增長,靠的是內地資金、內地遊客、內地移民,卻沒有怎樣作出配套建設,發揮作用。結果內地資金不是來洗錢外逃,便是作金融地產投機。對內地移民不加援手,讓眾多家庭在低層浮沉,無法提升他們的人才優勢。
香港這二十一年裏,只是重複英國遺下的體制怎樣好,地理區位優勢怎樣優良。與此同時,香港港口的規模在國際排名一直後移,輸給了深圳、廣州。而外貿出口也同樣萎縮,本地出口只是珠三角小鎮水平,體制、區位因素保不了香港的競爭力,人才問題也開始浮現。香港說是市場經濟,但政府直接與間接的干預作用巨大,市場經濟早已變成寡頭壟斷。政府的作為是官商勾結,抑或是壓抑資本推動社會民生與發展?香港政府不是沒能力,只是英國留下的高官順從資本,不做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