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跌傷處理 謬誤多

小朋友愛蹦蹦跳跳,放暑假要玩得開心又安心,家長需注意遊樂場安全。骨科專科醫生指出,手肘上方的肱骨骨折是五至七歲兒童最常見的傷患,佔所有兒童骨折的一成二至一成七。此類傷患多因兒童遇險時作出反射動作,例如從攀爬架、鞦韆上跌倒時,不自覺伸手意圖防止身體墜地,卻意外扭爆手肘骨。醫生提醒一旦懷疑兒童骨折,應即時送院治理。即時熱敷、過分迫使兒童放鬆肢體,甚至讓兒童吃糖分神「減痛」,均是常犯的錯誤處理方法。

骨科專科醫生黃仕雄指,兒童從遊樂設施跌倒,傷勢可分撞瘀、骨裂及骨碎,由於遊樂場多數鋪上吸震的橡膠地墊,兒童跌倒的傷勢大多不嚴重,少數人即使跌至骨折亦甚少刺穿皮層。他表示,兒童一旦骨折,除了傷患處會出現腫及痛,他們更會不自覺地將受傷的四肢縮起收緊,「因潛意識要保護自己,就算醫生想檢查都唔肯。」他提醒家長不需過分要求兒童放鬆肢體,若懷疑骨折應即時送醫院檢查。

手肘落地骨折 復原需數月

骨折傷勢輕重主要視乎跌倒衝擊力,例如鞦韆可盪至兩、三米高,墜下時受傷的機會便會大大增加。而兒童手肘上方以肱骨最脆弱,若不慎墜地後伸手掌或以手肘撐地,可令全身重力壓於手上,造成骨折。兒童一旦骨折需數個月至半年康復,包括全身麻醉後以非入侵方法拗正骨折,或開刀將較嚴重骨碎復位,並用鋼釘固定。手術後傷者需打石膏定位五至六星期,讓骨折位置自然慢慢愈合。

環保袋作大手掛 固定患處

若懷疑兒童骨折,家長可讓兒童在不觸及傷患處下移至陰涼處下休息,在等待救援期間,可用潔淨毛巾輕蓋傷患處,如有大小適合的環保袋,可套上受傷手,仿照「大手掛」將袋柄掛在頸上,固定傷患處。黃醫生亦特別提到,兒童跌倒呱呱痛哭,不少家長會給予糖果、食物及飲品讓兒童分神,但此舉並非理想做法,因入院後醫生需在兒童空腹情況下施行全身麻醉和展開治療,否則需多等六小時至空腹,「吃得多又要白白多痛數小時,最好只飲小量清水,濕一濕喉嚨。」

至於傷患若僅屬撞瘀,可於廿四小時內冰敷減慢瘀傷炎症發作,切忌即時熱敷,因為熱敷可令傷患處滲血情況更嚴重,形成更多瘀血,建議熱敷在廿四小時後才可使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