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開打,波及全球各大經濟體,觸發世界貿易戰,本報特別設立「貿易戰圍觀」評論版,邀請專家、學者、政經界人士深入分析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及各行各業的影響,讓讀者從不同角度及切入點,加深對貿易戰的認識。
醞釀多時的中美貿易戰爆發,美國當局從五百億美元中國進口貨增加25%關稅,到近日計劃「攬炒式」增加二千億美元中國進口貨的10%關稅,當中更包括多項民生消費品。處在大國夾縫中的香港中小企業,正面對自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的生存威脅,皆因香港多數從事出口貿易的中小企業均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當中大部分均在內地設廠投資,其出口無可避免受到影響。
一旦美國客戶訂單流失至東南亞等國的競爭對手,要重奪訂單則無可避免要在價格上取得優勢,正因如此,利潤本已微薄的香港中小企業將無可避免受進一步打擊。短期來說,中小企業界普遍擔心銀行重演二○○八年金融海嘯時「落雨收遮」的手法,於毫無預警及徵兆下收緊信貸或迫令企業提早還款,進一步加劇企業經營困境,故此期望政府能及時推出特別信貸保證計劃,為有真正需要的中小企業提供應急貸款。
然而,正所謂有危必有機,特區政府可以利用香港與東盟自由貿易協定預期於二○一九年一月一日生效的契機,以東盟十國為試點,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政策,鼓勵香港中小企業從傳統的美國市場轉向新興市場,加大資源投放,於越南、泰國、緬甸、菲律賓等國設立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協助香港中小企業開拓東盟市場,尤其輔助企業從傳統B2B貿易以電商模式走向B2C貿易,皆因東盟總人口規模已達到六億三千萬人,佔全球總人口的8.6%,但其電商市場規模僅佔全球電商市場的0.65%,擁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特區政府亦應以港珠澳大橋通車為契機,協助中小企業開拓粵西市場,凡此種種,均可從中長期減低香港中小企業對歐美市場的依賴,確保香港的經濟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