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圍攻 華科技發展受阻

中美貿易戰開打,要預測整體經濟有一定難度,但可預見中國原來的科技發展計劃將面對更大困難,很可能需要進一步調整。

貿易戰肇因之一,是特朗普落伍的經濟思維:貿易逆差就像企業的虧損,而經濟實力須建基於鋼鐵及汽車等傳統工業。因此,美國必須對中國及其他國家施壓,減少對美出口。另一更大肇因是中國的發展戰略和工業政策,已威脅美國的經濟領導地位和其認可的經濟規範,特朗普背後的幕僚、美國貿易代表萊蒂澤及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立場相當鷹派,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調查報告,就指中國製造2025計劃,為了產業升級,涉嫌歧視在華投資的外國企業,更要求外國企業轉讓技術不合理,美國可使用貿易法301條款來懲罰中國。

歐美立場強硬 不利引進技術

不論是自由派傳媒或保守派智庫如卡托研究所、傳統基金會都對特朗普諸多批評,到底美國民間和特朗普的立場有何差別?貿易戰當然不能解決貿易不平衡,這已是經濟學界共識,但對於中國的保護市場政策,和違反知識產權的行為,美國朝野其實都一致反對,分歧的不過是應對手段。反對者認為,美國政府的立場多變,要求又不明確,令人無所適從,而且貿易戰殃及西方盟友,徵收鋁材和鋼鐵的進口關稅,會打擊加拿大的資源行業,而汽車及零部件關稅,則會傷害歐洲的利益,錯過和其他西方國家聯手制衡中國的機會。

歐美縱有貿易糾紛,不代表歐盟願與中國合作抗美,歐盟中國商會比美國更早批評中國製造2025計劃,也擔心歐洲企業在中國遭到歧視,及要被迫轉讓技術。另外中國倡議的16+1框架,把中東歐等歐盟成員及欲加入歐盟的國家納入一帶一路的範圍,更令歐盟猜忌,由於基本價值觀和政治制度不同,中國提出聯同歐盟共同對抗美國,只是一廂情願,碰壁是必然的事。

中國以往慣常引進科技的手段,不外乎收購國外高科技公司(如美的集團收購德國機械人公司Kuka),或引進外資並要求技術轉移 (如從日本川崎重工得到高鐵技術),隨着歐美立場轉為強硬,中國要獲得國外技術會愈來愈難,這不會因特朗普是否在位而改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