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投身科研之路 為香港謀劃將來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文憑試放榜日。成績未如理想的考生不用過分擔心,現時的出路相當多元,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其實不是想像般困難。至於獲得大學入場券的同學,就需要為未來選擇合適的科目,可算是青年人生中的一大抉擇。

醫學法律 熱門搶手

一直以來,在大學選科中,最熱門搶手的莫過於醫學及法律系,堪稱為「神科」。無他,畢業後考取專業牌照,能夠服務社會之餘,亦有穩定的收入。其次就是商科,每年有不少成績優異的考生報讀,冀望日後順利找到理想的工作。相反,一些純學術的學科,例如自然科學、工程學或社會科學等,往往就只能充當「水泡科」,較少同學會將其放置第一位。

較之其他的鄰近地區,如內地、南韓、新加坡等,其學生積極投身於純學術的科目之中,使該等學系成為熱門的選擇。有很多在港的內地本科生,亦會將理工或社科範疇視為首選,而不像本地學生般依靠該等科目作為「水泡」,只作為入讀大學的敲門磚。許多在港就讀的內地本科生,畢業後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會選擇在香港或國外升讀研究型學位,矢志投身於科學的研究之中。

與之相反的是,只有很少比例的香港本地生,會希望在畢業後繼續攻讀學術型的研究學位。對於許多準備畢業的同學來說,大多會在職場尋找工作,相信只要有良好的工作,就能更直接地達成人生目標。當然,我不是在反對大學生積極投身勞動市場,只是希望藉此說明,香港實在太少本地學生願意投身科研行列。甚至有些年輕人曾向我透露,若然攻讀研究院的課程,收入將會減少,家庭或其他方面都會成為壓力的來源。

事實上,香港的學術科研能力居世界前列。在一八年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學排名榜,香港就有四所大學打入首五十位,成績可謂相當驕人。不過,對於本地學生一直未有積極地報讀研究式的課程,可算是令人遺憾。

商業社會 速食文化

多年來,香港是商業社會,以成本效益掛帥,講求速度與成效,形成一種根深柢固的「速食文化」。不難想像,科研投入的成本和精力,不是一朝一夕能見到成效,有時甚至會遭遇失敗,最終需要從頭來過。對於年輕人來說,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未來,因而對科研卻步不前,倒不如努力地從事某個行業,每年博取表現加薪,可能來得更為實際。另外,即使投身研究行業,香港始終缺乏充足的產業支援科研人才。

也許,正正基於上一個年代的思維,香港才被其他地區拋離。今天,當全球不同地區都在搜羅科研人才時,我們終於驚醒研發產業的重要性。特區政府現時開始扭轉過去的思維,隨即加大投放在STEM教育(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上,並從中小學生做起,希望吸引更多本地學生成為科技或學科的專才。過去的商業模式氛圍,雖然能使香港急速發展起來,但當轉入新時代,就必須有所修正。科研,不論在何地,也將成為下一個年代中的重要產業,而人才正正就是科研背後的堅實基礎。

當然,有人會擔心投身科研後的出路問題,這也是人之常情。事實上,當一位年輕人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工作洗禮,碩士甚至博士學位都能攻下時,就必然可以成為一個領域的專才或專家。有着良好的資歷,即使香港暫時容不下,也能走出境外謀生。另外,現時大灣區即將落實各項科研發展的戰略,將來必然有大量的職位供應。對於許多港青來說,此亦算是一連串不錯的機遇。

今天放榜的各位同學們,不妨勇敢地嘗試科研的探索之路,或許有機會在未來某一天中,能為自己和香港都帶來新的高度、新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