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有聲:推動創科不慢進也難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二○一八年全球數碼競爭力排名報告,香港由第七位跌至十一位,被第二位的新加坡拋離。不過,創科局局長楊偉雄卻在網誌指「香港創科絕對『有料到』」,令人莫名其妙。

正當楊局長不斷吹噓香港創科成績,洛桑報告卻指香港在教育及科研的公共開支、創新科技公司及通訊投資均相對偏少,商業靈活度與通訊科技的整合性亦不高,導致整體評分下降,無疑是對楊局長一盆冷水照頭淋。其實,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檢討研究政策及資助專責小組」主席徐立之,亦曾指港府對科研經費投放不足,沒有做好有利本地科研發展的穿針引線角色,令本地科研競爭力不及鄰近地區。

正如楊局長在網誌指出,有香港人北上深圳創辦互聯網銀行,他卻將此看成是「將香港人的智慧和能力帶到世界各地,值得我們驕傲」,始終沒有意識到香港留不住人才的事實,才會引發港產科技人才紛紛轉戰「中國硅谷」發展。港官其實可以照樣沾沾自喜的,畢竟在洛桑報告中,香港仍是亞洲區老二,南韓排十四,雖然人家連升五位,但港官絕對可以選擇性失明,繼續驕傲。即將卸任科技園公司董事局主席的羅范椒芬,也不諱言香港社會未有足夠利用科技,對數碼化準備不足,「慢進」式的創科發展,相比內地及外國的急促發展,存在迫切危機。

從楊局長表示看不到政府應透過法例及行政措施,規管戲院、城市售票網網上交易收取每票八元、十元不等的手續費,就知創科發展想不「慢進」也難。一粒沙裏見世界,香港搞創科原來是要市民先成為商人巧立名目下被予取予求的犧牲品,難怪怎樣也搞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