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高鐵工程多甩漏 崇洋媚外埋禍根

將近一百年前,孫中山完成《建國方略》一書,其中提到「鐵路興國」,建議修建十萬英里鐵路,以五大鐵路系統將中國沿海、內地和邊疆連接起來。該計劃不可謂不宏偉,不可謂不誘人,可惜在當年的條件下,這根本不可能實現,修建十萬英里鐵路固然被視為天方夜譚,孫中山更被稱為「孫大炮」。

效率低劣 基建拖拉

然而,當年不可能實現的藍圖,如今已一一成為現實,而且遠遠超過孫中山的設想。最近幾年,中國鐵路投資每年都達到八千多億元人民幣,目前單是高速鐵路的里程已超過二萬二千多公里,其中不少是位於地質條件極其惡劣的崇山峻嶺和高原地帶。而且根據規劃,未來幾年還將在「四縱四橫」高鐵網絡的基礎上建成「八縱八橫」,屆時高鐵總里程將增至四萬多公里,連同其他鐵路,形成總里程超過二十萬公里的中國鐵路網,基本覆蓋全國所有二十萬人口以上的城市。

放眼世界,除了中國之外,哪個國家擁有如此雄厚的實力和財力?哪個國家能夠實現如此宏偉的高鐵藍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過去幾年,中國確實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高鐵建設一日千里就是最佳例子。

然而諷刺的是,當內地高鐵正以三百多公里的時速向前奔馳,香港高鐵還在望天打卦,一地兩檢安排固然受阻於立法會,高鐵工程更是烏龍百出,這條波折重重的「天價鐵路」,儼然成為港府效率低劣、基建拖拉的恥辱見證。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僅僅二十六公里長,遠遠短於內地段的一百一十多公里,與全國高鐵網絡更是無法相提並論,但正是這條短短的鐵路,由規劃到建成前後拖了十幾年時間,花了八百四十四億港元,堪稱世界之最。若是慢工出細貨倒也罷了,偏偏高鐵施工期間問題多多,試車期間更是狀況連連,列車出軌、路軌磨損、隧道滲漏、噪音刺耳,連雄偉壯觀的西九總站也是虛有其表,一場暴雨即成「水簾洞」。高鐵本定於今年第三季通車,惟當局至今仍未公布具體時間,到底是擔心一地兩檢安排未能及時通過,還是因為工程質量的問題而猶豫不決?

捨近求遠 事故頻頻

很明顯,高鐵工程問題多多,港府絕對難辭其咎,起碼必須負起監管不力的責任。過去香港基建以高速度、高效率著稱,港英時代的「玫瑰園計劃」包括青馬大橋、新機場客運大樓、兩條跑道及相關道路等配套設施,前後八年便全部完工;反觀如今興建一條短短鐵路需要的時間竟遠遠超過整個「玫瑰園計劃」,簡直匪夷所思。

其實,高鐵並不是甚麼新鮮事物,中國高鐵技術早已成熟並走向世界,但奇怪的是,港府不僅沒有參考內地成功經驗,沒有委託內地相關部門,反而交給沒有建造高鐵經驗的港鐵全權負責,而且依賴本國沒有高鐵的外國顧問公司,導致工程事故頻頻,甚至犯下低級錯誤,在計算路軌承托力時竟漏計「橫向壓力」而導致列車出軌。都說港府官員不懂當家作主,確實沒有說錯,他們捨近求遠,正是崇洋媚外的鐵證。

一節見則百節知,高鐵工程暴露的問題只是香港基建亂象的冰山一角。回歸以來,香港各方面發展都遠遠落後於內地,大型基建更是相形見絀,作為國家級跨境工程的高鐵及港珠澳大橋,都被香港拖了後腿;沙中線鐵路甚至發生鋼筋工程造假醜聞,真可謂沒有最離譜,只有更離譜。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本是為了維持制度方面的優勢,確保長期繁榮穩定,沒想到事與願違,香港這一制還不如內地那一制,這種結果絕對是當年鄧小平始料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