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軍委近日派出六個巡視組,均由戰區級將領牽頭,對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武警部隊六大部隊進行專項巡視,主題是維護軍委主席負責制。自中共十八大之後,軍隊的各項改革、整頓、洗牌,從拆解四大總部、撤銷七大軍區,到密集調動將領、重拳打擊軍虎,最主要目的就是要真正樹立起軍委主席負責制。今次專項巡視,既是一次系統總結盤點,也是進一步掃清漏網之魚。
軍委主席負責制本非新事物,原是憲法的明文規定。然而文字是一回事,具體執行又是另一回事。軍委副主席兼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張又俠最近撰文指出,「前些年,郭伯雄、徐才厚對黨不忠,虛化軍委主席負責制,把一己凌駕於組織,把軍委分工當個人領地,拉幫結派、擅權妄為」,可謂點出了要害。
軍委主席位於金字塔尖,其權力與軍隊大佬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大佬當道,軍委主席就容易被架空;反之,軍委主席要真正掌控軍隊,就必須對「軍頭」削權制衡。郭伯雄、徐才厚二人同時在一九九九年躋身軍委委員,分別擔任總參謀部常務副總參謀長、總政治部常務副主任,而後又分別在二○○二年和二○○四年晉升軍委副主席,直到二○一二年卸任。在十多年時間內,郭、徐一直分掌軍事、政工大權,瓜分領地,深耕各自地盤,達成分贓默契而又相互勾結。
從中共十八大到十九大,軍隊高層的流動性明顯加快,目的就在防範培植私人領地和團夥圈子。軍委副主席分工方面,十九大之前主管政工、紀檢的許其亮,十九大之後改為分管參謀、訓練等軍事工作;新任副主席張又俠則接管政工、紀檢。這與郭伯雄、徐才厚二人板結固化的分工模式形成鮮明對比。
同時,軍委部門和兵種領導普遍降格。原有四總部猶如四大山頭,內部均五臟俱全,形同獨立王國。軍改後權力大大削弱、分散,變為辦事部門,十幾個部門之間相互牽制。如人事、紀檢、司法等實權,原來統歸徐才厚控制的總政治部,軍改後分散為政治工作部、紀委、政法委三大平行部門,既分頭監督軍隊,又相互監督制約。而後勤、裝備部門負責人以及軍種司令員,不再擔任軍委委員,成為普通的戰區級幹部。這些分化、弱化舉措,令各部門及將領,完全失去了架空軍委主席的資本和實力。
此外,高級將領的調動頻繁,「司令常來又常往」,對調交流,避免在一地任職過久形成勢力範圍。例如二○一六年一月上任的五大戰區司令員、政委共十人,至去年十九大前就已調離了六人。
而軍委現任的四位委員中,除了由火箭軍司令員擢拔的國防部部長魏鳳和之外,其餘李作成、苗華、張升民三人在過去幾年間頻頻調職。李作成二○一三年至一七年歷任成都軍區司令員、陸軍司令員、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苗華從二○一四年到一七年歷任蘭州軍區政委、海軍政委、軍委政工部主任;張升民從二○一四年底到一七年初短短兩年多時間裏,歷任第二炮兵政治部主任、軍委訓練管理部政委、後勤保障部政委、軍委紀委書記。
不僅調動頻繁,而且升遷迅速。對比來看,十八大任軍委委員的四總部負責人房峰輝、張陽、趙克石、張又俠,此前均在同一個大軍區崗位上任滿了五年任期。而在十九大晉級軍委委員之前,李作成有四年正戰區資歷,苗華為三年,張升民則只有一年零四個月。他們快速上位,一是打破原有的固化格局,二是根基相對較淺,更有利於推進軍委主席負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