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政治輿論要以人民安全為出發點和歸宿點,離開了人民安全,或者網絡政治輿論不以服務人民安全為目的,人民安全就會處於危險的境地。網絡政治輿論對人民安全具有外在保障和內在保障的功能。
第一,網絡政治輿論保障網民政治安全感。政治安全感就是免於恐懼的政治情感,是沒有外在政治風險的政治情感。網絡政治安全,意味着政治安全和執政安全。網民政治不安全,意味着政治安全、執政安全具有外在的或潛在的風險。網絡政治輿論保障網民的政治安全感主要表現在對憲法對公民權利保障營造良好的政治輿論,使網民的政治訴求免於內在和外在的政治風險。
第二,網絡政治輿論保障網民社會安全感。網民的社會安全既包括物質財產安全,又包括生命尊嚴人格私隱等精神安全。沒有物質安全,就沒有精神安全。僅有物質安全沒有精神安全,物質安全也會受到嚴重影響。網絡政治輿論對物質安全和精神安全提供雙層保障,對各個社會領域的風險進行輿論預警和輿論干預,提出相應的風險防範措施。
第三,網絡政治輿論保障網民政治言論效能感。網民的政治效能感是建立在政治安全的基礎上的,沒有政治安全,就沒有政治效能感,即使體現政治效能感,也是一種偽政治效能感或者動員型效能感。網絡民主就是有效的民主形式之一。網絡民主主要體現在憲法保障的公民權利上。網民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形成政治輿論,提升網民的政治效能感,自主自由地維護人民自身的安全。
第四,網絡政治輿論保障改革紅利獲得感。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有人都因此獲得了改革的紅利,但獲得感的程度各不相同。又因腐敗、兩極分化、社會分配不公、社會階層固化,改革紅利獲得不公,社會底層甚至中產階級產生了社會相對剝奪感、社會焦慮感,進而轉化為政治焦慮感,引發社會心理失去感風險。在「後真相」時代,通過個人情感和個人信念取代事實真相的步伐加劇,人們的社會焦慮感和政治焦慮感不斷加強,改革紅利獲得感減弱,社會輿論和次生社會輿論導向負向功能強化。如果公共權力營造的網絡政治輿論沒有及時跟進引領,改革紅利失去感風險就會加劇,增加網絡政治輿論引領的困難程度。
第五,網絡政治輿論保障網民政治自豪感。只有參與政治的話語權和表達權,才會獲得政治尊嚴感和政治自豪感。從政治學的角度來說,網民分為政治階層和非政治階層。議政是網民政治階層的主導性話語,進而影響到非政治階層網民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參與到政治話語當中來,尤其是相關政策影響到非政治階層網民的時候,他們會主動介入政治話語當中來。網民通過政治話語的表達與被其他網民認可,獲得政治自豪感。
網絡政治輿論,既是網絡意識形態的組成部分,網絡政治輿論安全,就意味着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網絡政治輿論與網絡意識形態又具有不同的性質,網絡政治輿論既給網絡意識形態帶來安全,也會給網絡意識形態帶來風險。防範網絡意識形態風險,就要防止網絡政治輿論失控。防範網絡政治輿論風險,就是防範網絡意識形態風險。
選擇網絡政治輿論的引領方式至關重要,方式選擇得好,就會有利維護安全,方式選擇不當,就具有破壞安全的可能性和現實性。加強網絡強國建設,實現網絡強國戰略,就要通過依憲引導、依憲治理、網絡政治輿論的引導和自我淨化的基本方式來維護政治安全。